background image

行为金融学指导下的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的兴起 

  行为金融学的起源可以追朔到上个世纪中期,

1951 年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布鲁尔教授发

表了一篇名为《投资研究中运用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的文章,成为最早将心理学引入金融研

究中的学者。他倡导将传统的行为分析方法与金融学中的定量投资模型的数量研究结合起来,

开启了行为金融学之门。可惜的是,行为金融学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并未引起投资界与理论界

足够的重视,少量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都零零散散,不成体系,行为金融学当时未能成为

金融研究的主流。

 

  

20 世纪 80 年代,大量事实证明现代金融学的“理性”假设与有效市场假设难以成立,证

券市场中如过度交易、波动率之迷、股权溢价等现象超越了现代金融学的解释能力之外,现

代金融学遭遇着理论与实证的尴尬。在这种情况下,行为金融学受到了重视,它从一个全新

的视角来分析金融市场,克服了现代金融学的一些弊端。另一方面,

 行为金融学的丹尼尔

・卡纳曼和爱默斯・特沃斯加提出的用价值函数表示效用的期望理论给出了不确定条件下

“正常”人的决策心理行为描述,从而弥补了现代金融学预期效用理论的不足,完善了现代

金融理论。此后,有关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纷纷出现。

 

  

 

  行为金融学的主题

 

  

 

  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从心理学和行为认识学角度对投资者决策行为进行

了大量的研究,对现代金融学的缺陷进行了修正和弥补,内容包括四个主题:

 

  过分自信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往往是过分自信的,有过高估计自己技能和预期成功的

趋势。在金融活动中这种心理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且越是在处理棘手问题或任务中,人们过

分自信的程度就会越强。在投资活动中过分自信表现为投资者喜欢频繁交易,而频繁交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