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摘

 要: 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和应用是最近 20 来年才发展起来的行业,也是一门年轻的

学科。表面活性剂是指那些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改变体系表面状态,从而产生一系列
润湿、乳化、分散、起泡及增溶等作用的物质。笔者就将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质及在光度分析
中的应用作一简要概述。
  关键词:

 活性剂; 增效; 光度分析; 应用

  中图分类号:

 O6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129-01

  一、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结构及性质
  (一)分类和结构
  目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按离子类型分类,溶于水能离解成离子的叫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在水中不能离解成离子的叫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有一类它的亲油基很小,或分散于亲
水基之间,但仍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归属于特殊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可分为阳
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表面活性剂。
  (二)性质
  表面活性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使溶液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这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在溶
液表面的吸附作用而产生的。当亲油基为直链时,表面活性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增加。表面活
性剂的另一个特点是形成胶团。
  (三)发展状况
  分析工作者根据分析、分离方法的特定要求,不断设计合成新颖的表面活性剂,如聚合
型表面活性剂、混合型表面活性剂等。另外一些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也开始应用于分析分离
中,如毛地黄皂苷,为电中性手性表面活性剂又如胆汁酸盐、碳氟表面活性剂等。表面活性
剂与其它增效试剂混用,增效作用更显著,表面活性剂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面在不断扩大
现已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的各个分支。
  二、表面活性剂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
  (一)增溶作用
  一些不溶于水中的有色二元螯合物通常必须用有机溶剂萃取方可进行光度分析,后来
发 现 在 表 面 活 性 剂 存 在 时 , 可 使 原 来 不 溶 于 水 的 螯 合 物 如

MPAN 螯 合 物 ( M 为

Pb、Cu、Mn、ni、zn)成为水溶性,得以直接水相光度测定,无需溶剂萃取,避免了二次污染。
余萍等报道了在线流动注射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的光度法测定微量铜。利用乳化剂

OP 起

增溶作用。
  吴和舟等报道了以

Triton X 一 100 为增溶剂,在过硫酸钾氧化维多利亚蓝溶液于

620mm 处催化光度法测定银。候明等报道了 CTMAB 与 CPB 存在下,水杨基荧光酮与锑的
显色反应是迄今测定锑的增溶光度法中灵敏度最高的方法。仇必茂等报道了在

Triton X 一

100 增溶下,将 5 一硝基水杨基荧光酮与锗的灵敏反应用于放射性核素锗的生产流程研究
中,结果满意。邱澄铨等报道了在

CTMAB 存在下,5 一 Br 一水杨基荧光酮用水相直接测

定人参、当归等药材中微量锗。
  (二)增敏作用
  

1.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增敏行为。有关离子型表现活性剂的增敏机理,探讨最多的是阳

离子表面活性剂。西田宏的

“拟均相萃取模型”把胶束增敏现象单纯地归于高次配合物的形成,

因增加了显色分子的有效截面积从而提高了灵敏度。小原人司提出

“电荷胶束模型”认为阳离

子表面活性剂兼具浓缩效应和电荷效应,配位体在胶束界面的吸着、浓缩与胶束增溶等和电
荷集合体的电荷作用在一起参与并促进了高次配合物形成,从而引起增敏作用。郑用熙的
“双区作用”观点认为表面活性剂的单分子对显色反应也能起增敏作用。单分子作用区和胶束
作用区均可用于光度分析。还配位体一配位体相互作用理论和慈云祥的

“协同微扰增敏机理”

从结构化学的角度来解释增敏机理较为全面。以上提法各有优缺点,增敏机理还有待深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