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亲近

or 冒犯:职场也有

一米线

距离是一个微妙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而你却能时时刻刻感受到它的存在。

你需要着正装,因为西服革履所带来的疏离感会让你看上去更值得信任;你需要把工牌挂

在脖子上,一寸标准照和冷冰冰的印刷字体提醒你,即便每天出现,也并不意味着这里的

每个人都知道你是谁;你需要定期参加团队建设以培养同事间的信任,这又好像是在说,

当你在

“战场”上冲锋时,必须无条件相信那个站在身后的自己人。

在职场上,没有哪条制度能清晰地描述出什么样的同事关系才算恰当,但员工手册上的诸

多规定却都指向同一个话题:保持合理的人际距离很重要。

建立流程之外的关系捷径

如果一定要把

“人际距离”显像,会议室是一个不错的观察视野:谁一进门就往没人的角落

扎,谁喜欢和已经落座的人隔开一个空位,谁和谁总是挨在一起,谁坐主座,谁坐后排,

谁习惯坐在主持人旁边,又是谁习惯坐在他的对面

……

如果你稍加留意,这几乎就是办公室生态的微缩景观。

看到过一种说法,主流文化是由公司来主导或者推动的公共关系,而亚文化则是员工个体

之间自行发展起来的联系。这种联系实际上发挥着润滑油的作用,运用得当,便会给刻板生

硬的规章制度添上些许人性的温度。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奉行

“差距格局”的文化背景下,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即便脱离了

传统的乡土社会,

“熟人好办事”依然是当今职场奉行的潜规则。

你的电脑不知染上了什么病毒,挣扎几下之后终于彻底罢工。你火急火燎地向

IT 部门求救,

却被告知报修单已经排到三天之后。无奈之下,你只能在正规流程之外,搜肠刮肚地试图建

立和某位技术达人的

“关系捷径”:住在同一小区?孩子上同一所小学?老乡?校友?有什

么共同的朋友?或者哪怕用同一款香水?

并非功利,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在职场上,平时独来独往、刻意保持和同事之间距离的

人,当然不至于

“死得很惨”——既然有制度,那么严格遵照制度执行就一定可以获得最起

码的保障,但也仅此而己。

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如果你和老板秘书关系足够好的话,他只需要把你报批的材料摆在老

板办公桌上几沓文件中的显著位置,你就已经在起跑线上赢过

90%的竞争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