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超声内镜对消化系疾病治疗的指导与应用

超声内镜检查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自 1980 年首次应用于消

化领域的诊断以来,为内镜下诊断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20 余年的迅速发展

已使之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内镜诊断技术,很大程度地增加了内镜的应用范畴,

提高了内镜的诊断能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胃肠道及其邻近器官、淋巴结的检查

能对恶性肿瘤进行准确的分期,是临床一种很有价值的非介入性诊断手段。

90

年代初,随着凸面线阵型超声内镜的诞生,使单纯影像学检查为目的的单纯诊

断性

EUS  

, 迈向

EUS 引导下针吸细胞学检查(EUS guided fine-aspiration, 

FNA

 

),对疾病具有确诊价值, 进而借助超声内镜引导下的各种穿刺治疗也随

即应运而生,实现了使

EUS 从诊断性技术向治疗性技术的突破,EUS 进入微创

治疗疾病的介入技术时代,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超声内镜的应用范围,而且也

使超声内镜真正成为能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技术。

常用于

FNA 的超声内镜探头有两种类型:线阵扫描型和旋转扇形扫描型,常用

的探头为线阵扫描型,扫描方向与穿刺道平行,可直视穿刺针进人靶组织的针

道,并具有多普勒超声的功能,以确定有无血管。扇形扫描探头则产生与内镜垂

直方向的

3600 图像,但不能完整地显示针道,操作上较为困难。常用于穿刺前

的定位,不能直接引导穿刺。超声微探头只能用于诊断,不能用于

FNA。常用的

EUS 探头频率为 7.5-20MlHz。穿刺针需使用超声内镜专用的穿刺针。常用的穿

 

刺针有:

Wilson-Cook 针、GIP Hancke/Vilmann 针、OlympusNA-10J-1 穿

刺枪和针对实质性粘膜下肿瘤的

Guillotine 活检针。

目前超声内镜对消化系疾病结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2 个方面,一是对疾病治疗

方案选择的指导(见图

1),二是直接参与治疗。后者包括:EUS 引导下消化道

及其周围囊肿的穿刺和内引流;

EUS 引导下细针注射治疗(FNI

 

),如

EUS 引

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CPN)、EUS 引导下肉毒杆菌毒素(BTX)注射治疗

贲门失弛缓症、

EUS 引导下硬化治疗和组织粘合剂治疗、EUS 引导下注射在黏膜

下肿瘤切除的辅助作用、

EUS 引导下肿瘤的局部化疗、EUS 引导下细胞移植治疗

晚期胰腺癌以及

EUS 引导下的肿瘤基因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