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浅谈蓄电池组充放电技术

 【摘要】蓄电池组有区别于单体电池的额外特性,基于目前电池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单
体之间的性能差异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里客观存在,要想避免单体由于过充、过放导致提前失
效,使电池组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达到或者接近单体的平均水平,对蓄电池组充放电实现科
学管理是必由之路。

 

  【关键词】蓄电池组;充放电技术

 

  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果电池组寿命低于单体平均寿命的一半以下
可以推断都是由于使用技术不当造成的,首要原因当推过充和过放导致单体电池提前失效。

 

  

1、动力电池组充放电特性 

  以单体电池为动力源如移动通讯,电源管理技术已经十分完善,但在蓄电池组中,单
体之间的差异总是存在的,以容量为例,其差异性永不会趋于消失,而是逐步恶化的。组中
流过同样电流,相对而言,容量大者总是处于小电流浅充浅放、趋于容量衰减缓慢、寿命延
长,而容量小者总是处于大电流过充过放、趋于容量衰减加快、寿命缩短,两者之间性能参
数差异越来越大,形成正反馈特性,小容量提前失效,组寿命缩短。

 

  

2、蓄电池组的充电过程 

  

2.1、充电 

  目前充电主要是限压限流法,初期恒流(

CC)充电,电池接受能力最强,主要为吸热

反应,但温度过低时,材料活性降低,可能提前进入恒流阶段,因此在北方冬天低温时,
充电前把电池预热可以改善充电效果。随着充电过程不断进行,极化作用加强,温升加剧,
伴随析气,电极过电位增高,电压上升,当荷电达到约

70~80%时,电压达到最高充电限

制电压,转入恒压(

CV)阶段。理论上并不存在客观的过充电压阈值,若理解为析气、升温

就意味着过充,则在恒流阶段末期总是发生不同程度的过充,温升达到

40~50 摄氏度,壳

体形变容易感测,部分逸出气体还可以复合,另一些就作为不可逆反应的结果,损失了容
量,这可以看作电流强度超出电池接受能力。在恒压阶段,有称涓流充电,大约花费

30%的

时间充入

10%的电量,电流强度减小,析气、温升不再增加,并反方向变化。 

  

2.2 过充电 

  上述过程考虑电池组总电压或平均电压控制,其实总有单体电压较高者,相对组内其
它电池已经进入过充电阶段。过充电时,若在恒流阶段发生,由于电流强度大,电压、温升、
内压持续升高,若继续过充,气阀打开、温升继续升高、不可逆反应加剧。恒压阶段,电流强
度较小,过充症状不如恒流阶段显著。只要温升、内压过高,就伴随副反应,电池容量就会
减少,而副反应具有惯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在充电中也可能在充电结束后的短时间
里使电池内部物质燃烧,导致电池报废。过充电加速电池容量衰减、导致电池失效,百害而
无一利。

 

  

3、蓄电池组的放电过程 

  

3.1 放电 

  导线电阻和触点电阻,电压继续下降,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到达新的电化学平衡,进
入放电平台期,电压变化不明显,放热反应加电阻释热使电池温升较高。放电电压曲线近似
单体放电曲线,持续放电,电压曲线进入马尾下降阶段,极化阻抗增大,输出效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