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如果想要成功,就不要自我设限

成长和成功的关系是千丝万缕的,有怎样的成长就会怎样影响未来的人生。不管是成长还是
成功,道路总是曲折不平的,成功的路口上有很多

“关隘”。但是只要你自己不给自己设置障

碍,那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科学家们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
度均在其身高的

100 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 ,

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
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

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被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当玻璃罩接近
桌面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
“爬蚤”了。跳蚤变成“爬蚤”,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习
惯了,麻木了。(心理学上把这种一次次受挫,自信心遭受打击,没有勇气再次尝试的现象
叫做习得性无助)

最可悲之处就在于,实际上的玻璃罩已经不存在时,它却连

“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玻璃

罩已经罩在了潜意识里,罩在了心灵上。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科学家把这种现象
叫做

“自我设限”。

很多人的遭遇与此极为相似。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幼年时代,遭受外界

(包括家庭)太多的

批评、打击和挫折,于是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被

“自我设限”压制封杀,没有得到及时的疏

导与激励。既对失败惶恐不安,又对失败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养成了懦弱、
犹疑、狭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精神面貌。这样的性格,在生活
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随波逐流。与生俱来的成功火种过早地熄灭了。

有人把成功比作是人一生都追求的梦,但成功更多的是一种欲望。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人
生来就有

“做伟人”的欲望。“做伟人”其实就是“成功”的集中表现。弗洛伊德之后的一些心理

学家经过研究,也得出了一个相似的结论:不论民族、文化、历史、家庭、性别和年龄,人天
生就有爱受赞美、喜受人尊重的强烈愿望和倾向。

这是

“人”的共性。因此,可以这么说,成功的渴求与生俱来。因为,成功是获得赞美与尊重

最有效的途径。正如美国的约翰

·杜威所认为,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是“希望有重要

”。以至于有些罪犯自述,他之所以纵火、杀人,就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他,亲眼目睹别人一

听到他的名字就如同五雷轰顶,那是他最感满足的时候。

追求成功是人类的本能。人为成功而来,也为成功而活。绝大多数人能坚忍不拔地走完人生
历程,就是因为成功的渴望始终存在。把它称做信念也好,使命也好,责任也好,任务也好,
总有企盼和牵挂,总有要完成的欲求。否则心有不甘,难以瞑目。

但有一点,要看得清楚,想明白。成功既然都是大家所追求的,那么一定不容易得到。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