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鼻科学】
鼻: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构成。
一、外鼻:
*危险三角:临床上将鼻根到两侧口角的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因为该区域内面部静脉无

           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二、鼻腔:
  (1)固有鼻腔:(有鼻毛,富含皮脂腺)
     前界:鼻内孔、后界:后鼻孔,有内、外、顶、底四壁。

     内侧壁:即鼻中隔,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犁骨、上颌骨腭突构成。
    *鼻腔内侧鼻支架:由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犁骨组成。

     外侧壁:(上、中、下鼻甲,上、中、下鼻道)
       1.下鼻甲和下鼻道:下鼻甲后端距离咽鼓管咽口仅 1~1.5cm,病理状态下可直接影响咽

                         鼓管的开放功能。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骨质较薄,是
                         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

       2.中鼻甲和中鼻道:中鼻甲基板将筛窦分为前后两组。中鼻甲最常见的变异包括中鼻甲
                         气化和中鼻甲反向弯曲。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不规则腔隙称为:总

                         鼻道。
        *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

                              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2)鼻腔粘膜:

     嗅区粘膜:占鼻粘膜 1/3,为假复层无纤毛柱状上皮。
     呼吸区粘膜

  (3)鼻腔血管:
     颈内动脉系统的分支眼动脉、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上颌动脉

     利特尔区: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
               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利特尔动脉从,是临床上鼻出血的最常见部位。

     易出血区:颈内、颈外 A、V 系统在鼻中隔前下部形成的动静脉血管网分别成为利特尔动
               脉从和克氏静脉丛,源于该区的出血很难区分动脉性或静脉性,故笼统称为

              “

易出血区 。

     

老年人:吴氏鼻 鼻咽静脉丛常是后鼻部出血的主要来源。

  (4)鼻腔神经:
     1.嗅神经

     2.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
     3.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岩深神经、副交感神经:岩浅大神经。

三、鼻窦:

4 对

   *分组:前组——上颌窦、前组筛窦、额窦。窦口均位于中鼻道。
          后组——后组筛窦、蝶窦。窦口分别于上鼻道、蝶筛隐窝。

 

第二节 鼻的生理学
*生理性鼻甲周期(鼻周期):正常人的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
                         要受双侧下鼻甲的充血状态影响,约间隔 2~7 个小时出现一个周期。
假复层柱状上皮:

250~300 根纤毛/cell,挥动速率:1000 次/min、速率:5mm/min。

*鼻肺反射:以鼻粘膜三叉神经末梢为传入支,广泛分布至支气管平滑肌的迷走神经为传出支,

           以三叉神经核及迷走神经核为其中枢核团,形成反射弧。鼻肺反射是鼻腔局部刺
           激和病变引起支气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喷嚏反射:当鼻粘膜的三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时,发生一系列的反射动作,如腭垂下降、舌压
           向软腭等,然后声门突然开发,使气体从鼻腔和口腔急速喷出,借以清除鼻腔中的

           异物或刺激物。
*呼吸生理功能具体表现:通气、过滤、清洁、加温、加湿、共鸣、反射、嗅觉。

*嗅觉生理功能具体表现

 

:?

第五章

 

第一节 鼻骨骨折
  一、鼻骨骨折
      鼻额筛框复合体骨折

    鼻骨骨折应在伤后 2~3 小时内尽早处理,此时组织尚未肿胀。不宜超过 10 天以免发生畸形
愈合。错位骨折复位时,应注意进入鼻腔的器械不能超过两侧内眦的连线,以免损伤筛板。
  二、鼻窦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