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工作中遇到难题,怎样才能给出好答案?

在工作中,总会碰到很多问题。解决问题时,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以为:自己的
答案,才是好答案,或者正解。但其实呢,未必。这类似于自己写了错别字,自己检查,难
以发现一样。这是思维惯性,意识盲区,不自觉的偏见,自觉的自信,乃至不宜觉察的自负
释然。人们对自己的想法,类似于对自己的孩子,不管如何,总觉得是天下最好的。有时候,
那好,没有道理。如此一来,我们就错过了寻求更佳答案的机会。

实际上,我们看问题,犹如看一个苹果,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形状和
瑕疵。在工作中,则会受到知识、经验、角度、立场等等的影响。因此,我们看到的每个问题,
会有不同程度的真实,自然,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我们解决问题的追溯过程,就是消
除偏差,还原真相的过程。

在工厂,我常常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不同的部门,针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报告。比如,
品质部,一般都挑最严重的来报告,所提供样品,挑选的自然大多都是比较严重的;解决
问题的工程师,尽量挑选最轻微的给你看,以证明问题不严重;生产部计算不良例的时候
正好拿了一些不具备代表性的瑕疵计算,不良率不那么准。

为了消除这种偏差,我们一般强调彻底的

“三现主义”。也就是“现场、现时、现物”。我理解为:

“不同部门的人,如品质、生产、技术等,在发生问题的当时,立即进入现场,看现物。在现
场分析,在现场讨论,在现场,给出应对的策略。

”它的好处是,可以避免下属向上司报告

或者同级传达,出现语言选择和传递的偏差;可以避免不同理解能力的人,在听时,根据
自己的经验、知识理解时想像的偏差;以及,一个部门太过分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屁

”决定脑袋的偏差。

当然,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可以如此解决。但到了一定的层面,需要给出决策性的答案时,
就没有那么轻松了。一些中高层的管理人员,总会有很多人询问问题,希望给出答案,有些
甚至需要即席给出。而他的答案,又很可能会被下属直接采用。这时候,会因为决策者不了
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给出不够好的答案,影响一大片。实际上,很多的错误决策,便是如此
出炉的。

对于此现象,我经常采取的方法是:

■持续训练下属,希望在一些知识、常识、观念、意识、工具、技巧,乃至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
法上,相对科学一致。

■有人问我,我希望他先要有自己的想法,他得先要观察、思考,得先有自己的见解,再寻
求上司的答案,而不是张口直接要答案。

■不管这个想法是他的,还是我的,或者综合了大家的意见,如果是我做的决策,所有后
果我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