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
其变化趋势。环境监测的过程

一般为:现场调查 监测计划设计 优化布点 样品采集

运送保存 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等。环境监测的对象 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
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
成分。
环境监测的目的 :

1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 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

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

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
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 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 、

标准、规划等服务。

 

环境监测的分类

:一按监测目的分类 1 监视性监测 2 特定目的监测包括:污染事故监测、

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3 研究性监测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水质监测

空气、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生态、噪声和振动、电磁辐射监测等等。
优先污染物: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 对优先污染物进
行的监测。优先污染物的特点: 难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

有生物积累性、 三致 物质

(致癌、致畸、致突变)

 

、毒性较大、现代已有检出方法。

水的自净: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
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水质 监测的分 类: 环境水
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水质 监测的对 象: 环境水体:地表水(江、河、湖、库、海水)
地下水;水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等。 水质监测的目的:

(1) 对江、河、

水库、湖泊、海洋等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因子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
其变化趋势。

(2) 对生产、生活等废(污)水排放源排放的废(污)水进行监视性监测,

掌握废(污)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为污染源管
理提供依据。

(3) 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制订对

策提供依据。

(4) 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 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
地表水的监测断面的设 置原则:

1 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2 湖泊、

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3 饮用水源区、水资源区域等功能区;4 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

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混合处;

5 国际河流出入国际线的出入口处;6 尽可能与水

文测量断面重合。监测断面 和采样点的设置: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
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
(或过境)三种断面。
水的采样 时间 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

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监测 12 次,采样时间根据具

体情况选定。

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监测次数不少于 6 次。采样时

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
览水域,全年采样监测不少于

12 次。采样时间为每月一次或视具体情况选定。底质每年

枯水期采样监测一次。

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监测,每期采样两天,分别

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采集当天涨、退潮水样分别测定。

设有专门监测站的湖

泊、水库、每月采样监测一次,全年不少于

12 次。其他湖、库全年采样监测两次,枯、

丰水期各

1 次。有废(污)水排入,污染较重的湖、库应酌情增加采样次数。背景断面

每年采样监测一次,在污染可能较重的季节进行。

排污渠每年采样监测不少于 3 次。7

海水水质常规监测,每年按丰、平、枯水期或季度采样监测

2~4 次。

水样的类 型 : 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水样的运 输 :

1 为避免水样在运输过程中

震动、碰撞导致损失或沾污,将其装箱,并用泡沫塑料或纸条挤紧,在箱顶贴上标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