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路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在我国的公路建设中,我们只注重对硬件的引进,却没有在引进国外的技术上
花功夫,一直使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去解决问题,结果在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之后,问题不
但没有得到解决,相反却更加的严重。文章以在公路建设中使用沥青为例,谈谈我国在路面
设计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路面设计;结构;沥青

 

  一、

 引进成熟技术的必要性 

  以我国沥青路面的结构和设计为例,我们的许多做法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不同,并没
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国际上绝大部分国家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起,就采用柔性基层沥青路面、

全厚式路面作为重载交通路段的常用的路面结构,而惟有我国千篇一律地采用半刚性基层
沥青路面,甚至于结构层的厚度都差不多。对沥青路面的力学模式,国际上都采用沥青层的
弯拉应变和土基模量作为设计指标,惟有我国钟情于表面弯沉这个指标,其他指标实际上
都没有作用。其他还有许许多多与国际上不一致的地方,遗憾的是多半多被自己认为是最先
进的。

 

  

 二、我国在公路结构设计中的弊端 

  

 我国最早修建的京津塘高速公路,当时基本上是参照国际上的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合料

的级配做的,广深珠高速公路也吸收了国外的结构,这

2 条高速公路使用 10 余年来,情况

基本良好。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外国监理在我国开了一个严格执行

“菲迪克条款”的先例,实行

了动态质量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我国质量最好的高速公路之一。然而,自此以后
的工程就

“本土化”了,监理的素质明显下降,开始了具有我国特点的“评分、评奖、评优”质

量检验评定和验收管理办法。施工质量数据弄虚作假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表面上

“像模像

”,实际上“沆瀣一气”一起造假,其结果是工程验收的分数都快接近 100 分了,优质工程

比比皆是,经常是奖状到手,路也坏了。

 

  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成心腹大患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永恒主题。交通作为向社会提供公共

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部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向社会、向人民、向国家交一份什么样的
产品呢?是经久耐用、外表美观、使用方便的优秀成果,还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劣质产品?
这是关系交通行业形象,关系到交通行业是不是一个负责任行业的大问题。

”现在许多地方

都在进行高速公路大修,而且多半是

“开膛破肚连根拔式”的大修,对社会和交通影响极大,

成为各地交通厅和工程部门最头痛的大事。之所以造成这种状态,原因是复杂的。

 

  

 三、公路损坏的类型及原因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承担的交通部西部大开发研究项目

“高速公路早期病害预防措施

的研究

”课题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发生的原因、如何预防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通过

研究认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1. 在沥青路面建成不久,在当年或者 2-3 年沥青路面就发生程度不同的车辙、坑槽、网

裂等早期损坏,许多属于水损害或伴随着疲劳产生的损坏。这些损坏最直接的原因是施工质
量不到位及离析造成。这些工程大部分经过维修养护或者局部铣刨重修能在短时间内逐渐趋
于相对的稳定。这种类型的早期损坏经常与管理上抢工、使用的材料不好、有严重的离析、压
实不到位、排水设计不合理有关,而且往往有严重的超限超载车辆通过,有些与路基变形也
有关系。这些工程施工结束时的弯沉往往并不大,甚至小到个位数,几乎接近于零,但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