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基路面的结构设计与施工

   摘 要:结合工程建设实例中软基路段沉降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解决路桥过渡段的
沉降问题,从桥头地基处治设计、桥台台背排水处理和路面桥头搭板处理等方面探讨了一些
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以有效防治桥头跳车,希望与同行商榷!

 

  关键词:路桥过渡段;结构;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75 文献标识码:A 

  对于高等级道路,桥头引道不均匀沉降量

2cm 以上就感觉到跳车,5cm 以上就会感觉

到严重跳车,此时桥头跳车不仅影响行车的安全、速度、舒适及人们对高等级道路的总体评
价,还影响道路路使用性能和运输效益的发挥,同时也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严重的可能
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会引起交通安全问题。因此,桥头跳车已成为高等级道路营运中急需
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多个方面人手,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主要分析了对
于不同的影响因素如何采用相应的方法解决。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厦门市杏林湾,桥梁全长

754.0m,两端接线长 506.0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

干道,所经过路段主要为海湾滩涂,在其道路影响范围内的路基土主要由上而下由填筑土、
淤泥、淤泥混砂、粘土、淤泥、中粗砂、亚粘土、中粗砂、残积亚粘土等构成,该路段上部路基土
层位变化较大,工程性能较差,且中粗砂、淤泥混砂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液化现象,淤泥在
地震作用下有产生震陷可能,不能作为路基土使用,须进行软基处理。

 

  

1.1 桥端软土路基处治设计方案 

  因该工程工期要求及地基土层情况桥端软基设计中采用了以下两种路基处理方案实施
 
  (

1)对于南端引道桥台软土层厚小于 5.0 米的路段,在全部清除路基表层耕植土后,

采取换填处理方式,施工时先挖除软土层,后回填

0.5 米中粗砂,再回填砂性土并分层碾

压至路槽顶面,浸水填方边坡处采用

0.3 米厚 M7.5 浆砌片石护坡,护坡高出常水位 0.5 米。

该段处理长度约

275 米。 

  (

2)对于北端桥台附近的软土层厚大于 5.0 米且软土底下一层为亚粘土的路段,在全

部清除路基表层耕植土后,采用粉喷桩加固路基的处理方式。粉喷桩桩径为

0.5 米,净距

1.5 米,按正三角型布置,水泥掺入量为土重的 15%,桩长为打穿软土层至其下持力层 0.5
米以上,桩顶回填

0.5 米中粗砂,道路两侧施工桩边界应超出路基边坡线外 2 排以上。该段

处理长度约

250 米,该段软基较深且基本为淤泥层。因该段基本在池塘范围,应先抽干池塘

内水,清除表层呈流塑状的淤泥,再回填中粗砂与淤泥混合至表层淤泥呈干塑状可作施工
面使用。

 

  

1.2 运营阶段的桥头软基路段调查情况 

  该工程于

2008 年 10 月竣工,至今已运营了四年多时间。现场调查桥头两端路段,南端

桥台跳车情况较为明显,不均匀沉降达到

3cm 左右,北端桥台则处理效果较好,跳车情况

不明显。分析跳车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在施工图的设计阶段,由于地基的勘察探测
和物理力学性质研究不全面,造成桥头路基处治遗漏或采取的处治方法不当。另一方面是采
用的软土地基处治理论计算方法和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有差距,使有些地方的软土处治不
能达到预期效果。

 

  

2 桥头软基路段优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