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审计风险及控制研究

    摘要:目前审计的质量问题、审计责任问题逐渐受到各界重视,本文对审计风
险的内涵特征进行论述,并着重分析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根据形成的原因提
出应对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旨在对审计行为进行规范,提高审计的质量,
控制审计风险,促使审计在市场经济发展起到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

:审计风险 形成原因 防范措施

 

  

 

  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以及漏报,引起的注册
会计师在审计后发表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会计师作为社会公众的被委
托人,肩负着重大职业责任、社会责任。现代审计则是建立于对内控制制度的评
审基础之上的,结合抽样审计理论以及方法,以解决审计实务中出现的大量问
题。审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如何对审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避免造成审计的
损失,本文对此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审计风险容易产生环节及成因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因素

―审计人员素质影响 

  审计人员是审计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对审计风险的大小起着主导作用。一
方面,由于目前我们审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偏低,综合素质、识别风险能力、判断
是非的能力良萎不齐,而审计经验作为审计人员所必备的一种重要职能,它需
要在实践中积累,而且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审计内容,审计经验准确度也有偏颇
的时候。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的审计准则、工作规范以及职业道德标准都有待加
强,许多内部审计机构以及审计人员还缺乏必要的职业规范进行约束和指导,
甚至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观念,违法规、循私情、害怕打击报
复,放弃在重大问题上进行的追查和揭露,报告出与事实并不相符的审计结果,
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内审人员也普遍缺乏计算机的审计技能,难以适应新形
势发展需要;这些因素都给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信誉的保证带来负面影响,因此
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出现。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因素

―审计人员对审计程序和方法选择的影响 

  目前,审计多采用的审计方法为制度基础审计,该审计方法存在的弊端日
渐暴露,已难以顺应当今复杂经营环境发展。原因在于,它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
制制度、测试的过度依赖,本体就是巨大风险存在的主体。因为被审单位实际情
况并不相同,审计的目的多样,采用什么审计程序、选用那个审计方法最恰当却
难以进行确认。若审计程序以及方法的选择不当,则会造成审计时长增加,成本
上涨,甚至将一些重要审计内容遗漏,难以及时觉察出重大错弊行为,未收集
到充分并且可靠的审计证据,导致审计结论与实际有偏差,产生审计风险。审计
人员在进行实际审计过程中,若已经了解到审计风险的形成因素,就需要有意
识对审计风险进行防范,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内审服务在管理
中的职能

 

  

(三)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的日趋复杂化,使得现代审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市场激烈的
竞争中,企业经营的发展规模也日益壮大,会计核算时记录不当产生的可能性
也逐渐增加,而且这样的记录不仅极其容易被大量其他的信息所掩盖,并且在
抽样审计中被忽视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大。此外,随着交易的日趋复杂化,进行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