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研发与应用

 煤矿安全一直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科技的增强,新装备、新工艺为煤矿提
供了大量装备。

2010 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煤

矿在

3 年内完成

“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供水施救、压风自救和通信联络”紧急避险

“六大系统”的安装,并纳入重点监察范畴。以上措施的执行,使得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
逐年好转,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均大幅下降。但由于我国煤矿基数大、地域分
散、地质结构复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安全水平与世界其他主要产煤国相比仍有一定差
距。

 

  

“六大系统”中的安全监控系统,是指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气防爆

技术和控制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监控领域的综合应用,可以对矿井瓦斯、一氧化碳、温度
等环境参数,以及对矿井生产、运输、提升、排水等环节的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和控
制,用计算机分析处理、取得数据,并实现自动报警、断电和闭锁,防止事故的发生或扩大,
为各级生产指挥部门提供现场资料,便于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研发现状

 

  随着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已有

60 余家生产企业及科研机构,

研发了多个型号的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产品,并基本上由早期的单计算机监控,发展成
了网络化监测监控,安全监控技术有了长足发展,系统得到了推广应用。但其技术瓶颈也日
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网络结构可靠性不高。现有监控系统主要采用主从式通信结构,数据
传输速率低和冗余差,极易发生数据传输中断,无法实现设备间互联互控、危险区域快速控
制;监控系统设备数字化程度不高,尤其是传感器采用模拟传输技术,不能实现传感器工
作状态识别及故障判断,造成监测数据可靠性差。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抗电磁干扰能力差。井下电磁环境恶劣,抗电磁干扰技术还不成熟,
对井下干扰源种类、等级及耦合途径研究不够充分,井下抗电磁干扰相关标准不易执行,导
致监控设备抗电磁干扰能力差,极易使数据混乱,经常产生

“冒大数”、误报警、误断电现象,

甚至造成系统瘫痪。

 

  灾害预警手段不完善。现有系统实现了瓦斯超限报警断电,部分实现了瓦斯灾害的预警
处置,但对其他灾害还缺乏预警手段,应充分利用监控信息资源,完善矿井灾害的超前预
测预报。

 

  鉴于以上情况,在

“十一五”期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网络结构可

靠性及抗干扰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形成了新一代的煤矿安全
生产监控系统及系列产品,该项目也被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列为第一批安全科技

“四个一

”项目之一。 

  研究过程

 

  该项目通过研究工业以太网等网络集成技术、开放式总线传输,以及多环冗余、系统通
信故障自诊断、电磁兼容(

EMC)、井下电网故障在线诊断、网络结构中终端设备对等通信

及互控等技术,研发了具备通信网络冗余、对等通信、通信故障隔离、满足电磁兼容等要求的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系统典型应用结构图如图

1、图 2 所示。同时还配套研制出煤矿井

下电网故障监测、故障识别、故障控制设备。通过项目研究,形成了

4 项技术。 

  设备状态自识别技术

 

  网络终端设备(传感器)采用控制器局域网络(

CAN 总线通信),通过利用冲突检测

方法,结合自识别软件协议及软件防冲突技术,避免了通信链路的数据堵塞、冲突、链路挂
机等故障,解决了传感器互换产生的伪数据等现象,实现了传感器状态自识别、数据自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