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井身轨迹测井技术及其应用

【摘

 要】井身轨迹测井技术可以用于新井钻进过程的监测,确保正确的钻进方向,对老井的

井身轨迹复测。根据测量结果,对油藏进行重新描述,或者结合油藏描述确定新的侧钻开窗
位置,使老井复活,从而提高油藏的采出程度和采收率。

 

  【关键词】井身轨迹;监测;侧钻

 

  

0.引言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一些难以解释的地质现象提出了各种疑问,其中

“油

井是在油藏的什么位置进入油层

”、“如何利用地质报废和工程报废的油水井进行老区的剩余

油挖潜

”是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此存在两个技术关键需要解决:一是验证老井眼的实际

轨迹,确定井在油藏中的准确位置;二是如何在已下套管井内快速而准确地定向开窗。近几
年发展起来的套管井井身轨迹测井技术以测量地球自转角速率分量来确定套管某点方位,
不受地磁的影响,可应用于有磁性干扰的丛式井组和存在磁屏蔽的套管、油管、钻杆内进行
井眼轨迹测量或定向钻井。

 

  

1.系统组成 

  

1.1 测井系统构成 

  井身轨迹测井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动力调谐速率陀螺测井仪和地面测井系统。井下仪
由速率陀螺、电路舱、磁定位器、减震器、马龙头等几个部分组成;地面系统分便携式和车载
式,二者的功能完全相同,完成对井下仪器的供电、控制和信号解码采集等工作,包括:测
井接口、计算机、打印机、测井程序等。

 

  

1.2 主要技术指标 

  测量参数:井斜角、方位角、工具面角。

 

  测量范围与精度:

 

  方位角:

0°-360° 

  误差

≤±2°(井斜≤50°) 

  误差

≤±3°(井斜≤70°) 

  井斜角:

0°-70°误差

≤±0.3° 

  工具面角:

0°-360°误差

≤±2° 

  测量方式:点测

 

  工作温度:

-20

℃-+125℃ 

  抗冲击强度:

50g(1ms) 

  仪器尺寸:

ф45mm×3100mm 

  耐压:

≤70Mpa 

  

1.3 与框架陀螺的比较 

  目前国内用于磁性环境测量方位仪器主要是框架式陀螺仪和速率陀螺仪等。框架式陀螺
仪是将陀螺置于内外框架上,利用高速旋转的物体具有定轴性的原理来实现方位测量。这种
结构具有以下几个难以克服的缺点:

 

  (

1)漂移大。高速旋转的陀螺受摩擦力影响而产生漂移,导致测量结果偏差,这种因

漂移而产生的偏差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大,规律性不强,难以预测和克服。

 

  (

2)框架式陀螺自身无测量基准。现场开始测量前须人工确定正北作为基准,造成人

为误差,而且现场施工不便。

 

  (

3)直径大,难以缩小。由于框架式陀螺测井仪的漂移偏差无法预测和克服,导致井

身轨迹测量结果的不稳定,资料应用效果差。另外,因直径大而在现场应用中受到局限。

 

  动力调谐速率陀螺,这种陀螺没有内外框架,将转子悬挂在与驱动电机隔开的弹性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