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第八章 旅游环境容量

课题与课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地理(

4 课时)。

教学 目标与要 求: 通过对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概况,理解

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及构成,掌握旅游环境容量测定的方法。

教学 重点和难 点: 本章教学重点包括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旅游环境容量的构成;难点

是旅游环境容量的测定

 

知识要点:(1)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概况
 (2)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
 (3)旅游环境容量的构成
(4)旅游环境容量的测定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法、

“三结合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的类型:理论综合课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节 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概述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旅游发展观更替频繁,依次经历了

“无烟产业-环境公平-

可持续发展

”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作为判断旅游活动是否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重要依据

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深入,但有关研究在
世界旅游研究中是争议最多、尚无定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其研究和应用上的难点,就在对于
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解释,也在于建立一系列可靠的经历值,以用于旅游规划和管理的实
际操作。

一、国外研究概况

环境容量的概念最早是由比利时数学家、生物学家弗胡斯特(P. E. Forest, 1838)根据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提出的。他认为,生物种群在环境中可以利用的食量有一个最大值,动植
物的增加相应也有一个极限,这个极限数值在生态学中被定义为

“环境容量”。20 世纪 60 年

代,由于旅游的大众化发展,成千上万的旅游者涌向旅游地,导致了部分旅游地拥挤不堪
不仅旅游者不满意,而且旅游环境也遭受了破坏。因此拉佩芝(Lapage, 1963)首次提出
有关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即,一定时间内某一旅游地接待的游人数量应该有一定的限度
以保证旅游环境质量水平,并使绝大多数旅游者满意。随后,美国学者韦格( Wagar,

 

1964)在其学术专著《具有游憩功能的荒野地的环境容量》中明确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
念,他认为游憩环境容量是一个游憩地区能够长期维持产品品质的游憩使用量。

1971 年,利姆、斯坦奇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步工作的基础上,对旅游环境容量问题提出

了进一步讨论,此后,关心环境容量问题的人逐渐增多。利姆、史迪科和麦宁(1971)提出,
游憩容量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一定水准给旅游者使用,而不破坏环境和游客
体验的利用强度,并首次提出应将环境容量分成生物物理容量(Biophysical Capacity)、社
会文化容量(Social-Cultural Capacity)、心理容量(Psychological Capacity)和管理容量
(Managerial Capacity)四类进行研究。世界旅游组织在 1978~1979 年度的一般工作报告
《世界旅游组织六个地区旅游规划和区域发展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旅游容量的名词。
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在美国的一些旅游地, 管理者开始运用环境容量(实际上是限制游
客数量的政策),来控制旅游使用水平以降低旅游活动对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如美国西
部的白水河(White water river)就采取了限制特定人数的环境容量方法, 但实践证明这种
方法很难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而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系统管理方法被应用
到旅游环境容量的规划是测定中来。

二、国内研究概况

在我国,具有现代意义旅游业的发展只有 20 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

展速度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人口众多、导致了大众旅游绝对量迅速膨胀,再加
上原有旅游基础薄弱,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很突出,旅游环境容量的问题越来越尖锐。旅
游交通设施严重超载、旅游设施损坏、旅游地环境严重退化时有发生,因此对我国旅游环境
容量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旅游开发和管理措施已成为一件势在必行的事。

第二节 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及组成

一、概念的阐述

环境容量的概念来自一个人所共知的现实:地球上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任何区域环境

的资源利用强度

――单位时间内的利用数量(程度/时间)事实上都存在着一个阈值上限,

这一阈值是指在不破坏环境的自然恢复能力和持续能力前提下的利用饱和值。超出这一限度,
不但会破坏生态稳定性,而且还有可能导致相当长时间内(甚至永久性的)难以恢复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