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砖混结构抗震设计的几点看法

   砖混结构由于建材质量和施工质量的不同,抗震性能悬殊。砖的抗压性强,但韧性差,

一遇到

6、7 度地震破坏就会局部开裂和散落,8 度时裂缝会更大,稳定性差的会倒塌。通常

结构房屋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构件有:跨度大的横梁、楼梯间墙体和开有较大洞口的墙体等。
地震发生时,应避开这些部位和构件进入结构稳定并具有小空间的部位,如厕所、小厨房等。

      砖混结构在设计时应该注意的几个点:
     1、注意薄弱环节。地震时房屋首先在薄弱环节破坏,这些薄弱环节主要是窗间墙、边

端墙及突出建筑物顶部的屋顶间、女儿墙和烟囱等。因此,边端墙、窗间墙尺寸不宜太小

,窗

间墙尺寸应均匀一致。女儿墙的高度应当限制并注意锚固

,以免地震时倒落伤人。当在房屋的

墙体内设置烟道、风道和垃圾道等时,不应削弱墙体,否则应采用措施加强。不宜采用无竖
向配筋的附加墙烟囱及出屋面的小烟囱。

     2、结构体系。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同一结构单元中应采

用相同的结构类型,不应采用

“混杂”的结构类型。墙体布置应满足地震作用有合理的传递途

径。纵横向应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应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造成薄弱部位,产生应
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3、结构的整体性连接。结构的整体性连接包括:圈梁、构造柱、墙体、楼(屋盖)结构

及其相互间的连接。(

1)圈梁:俗称“腰箍”,设置圈梁可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提高房屋

的抗震能力。抗震烈度在

6、7 度以上的砖混房屋应每层设置圈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圈

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标高处或紧靠板底;②圈梁在
规定的烈度和横墙间距内,应对应设置,如超过横墙间距不能设置圈梁时,应在梁或板缝
中配筋替代圈梁;③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

120mm,配筋应符合抗震规范要求;为加强

基础整体性和刚性而增设的基础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

180mm,配筋不应少于 4Φ12。

2)构造柱:设置构造柱可以明显改善多层砖混房屋的抗震性能,多层砌体房屋应在外墙

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构
造柱截面尺寸,纵向钢筋和箍筋间距应符合抗震规范要求,箍筋间距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
密;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

500mm 设 2Φ6 拉结钢筋,每边伸

入墙内不宜小于

1M;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以增加构造柱的中间支点,构造柱的纵筋应

穿过圈梁的主筋,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3)墙体间的连接: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

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
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

2/3。当房屋的设防烈度为 7 度时层高

超过

3.6M 或墙长度大于 7.2M 的大房间,及设防烈度为 8 度和 9 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

交接处,当未设构造柱时,应沿墙高每隔

500mm 配置 2Φ6 拉结钢筋,并每边伸入墙内不

宜少于

1M。后砌的非承重墙砌体应沿墙高每隔 500mm 配置 2Φ6 钢筋与承重墙柱拉结,并

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少于

5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