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分析

【摘要】:本文以某大厦结构设计为例,着重介绍一个体量庞大,长度很长,立面开大洞,

场地处于岩溶发育地区的复杂高层建筑,通过合理的结构概念设计,对复杂问题一一化解
有效地实现建筑功能要求。

 

  【关键词】:机械冲孔灌注桩;超长无缝地下室;伸缩缝;

“V”字形转换柱;空中连廊

弱连接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该大厦地上建筑面积为

10 万

�,地下建筑面积 1 万�,总建筑面积为 11 万�,其中

地上

17 层,地下 1 层,结构主体高度约 70m,为综合办公大楼,整个大楼长度约 340m,

立面开两个大门洞,气势非常宏大。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 0.05g,设计地震为第一组,建筑抗震

设防类别为丙类,采用框架

-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均为三级, II 类场地,基本风压

0.35KN/

�,基本雪压 0.40KN/�,地面粗糙度为 B 类。 

  

2 基础设计 

  

2.1 工程地质概况 

    根 据 地 质 报 告 , 本 工 程 场 地 自 上 而 下 依 次 如 下 : 第 (

1 ) 层 : 素 填 土 , 厚 约

1.0

―9.5m;第(2)层:粉质粘土,厚约 4.0―9.1m,fak=170KPa;第(3)层:含砾粘土,

厚 约

0.5

―8.3m , fak=80KPa ; 第 ( 4 ) 层 : 微 风 化 石 灰 岩 , 揭 露 厚 度

6m,fak=4260KPa,qpk=12000KPa,其岩性为可溶性岩类,岩溶发育,有 1/5 钻孔有溶洞,
溶洞内泥质充填。地下水埋深

2.3~4.2m,对混凝土及钢筋无腐蚀性。根据勘察发现,场地范

围内岩溶现象发育,岩溶分布规律如下:

 

  

1、场区主要发育覆盖型岩溶,以充填溶洞为主,无充填溶洞少量; 

  

2、岩溶发育主要分布在浅层,随深度的增加,岩溶发育逐渐减弱; 

  

3、岩溶常呈团状或呈带状分布,说明溶洞形成原因主要为地下水沿构造裂隙或断裂破

碎带长期溶蚀而成;

 

  

4、溶洞发育垂直向上具有多层性,相邻溶洞彼此贯通性差,洞壁不规则。 

  

2.2 基础设计选型 

  根据上述地质情况,本工程基础采用机械冲孔灌注桩,以第(

4)层微风化石灰岩为持

力层,桩底进入该层不小于

1d,场地由于下伏基础顶界面起伏不平,溶洞裂隙发育,施工

前,必须进行一桩一孔详勘,以查明基岩溶洞的发育深度和范围为主,为桩基施工提供准
确深度,确保桩底下

3d 或 5m 深度范围内无空洞、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 

  

2.3 超长地下室整体结构设计 

  本工程地下室长约

340m,宽约 16m,考虑建筑使用功能和地下室顶板嵌固端要求,地

下室底板和顶板不设缝,连为一整体,远大于规范规定的伸缩缝间距,为解决超长结构混
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减少裂缝宽度,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
抗裂缝措施的问题。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如下结构措施:

 

  

1)间距 30m 左右设置施工后浇带,宽 1000mm,本工程设置 9 道后浇带,后浇带贯通

底板、地梁、外墙、顶板,

2 个月后,采用提高一级标准的混凝土浇筑。 

  

2)混凝土中掺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加强混凝土的养护,保持长时间的湿润。 

  

3)加强底板、顶板配筋,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间距

≤150mm。 

  

4)结合人防、设备管道要求,顶板设有 600mm 厚覆土,可减少使用过程过大温差对结

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