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结合某工程案例分析高层建筑结构

设计

 摘要:本文针对双塔楼复杂高层结构采用两种程序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并对体型收进部
位及裙房周边构件加强构造措施。

 

  关键词:结构设计;整体计算分析;构件构造加强

 

\  1 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双塔:A塔共

17 层,塔顶总高度为 80.5 m,采用框筒结构;B塔共6层,

B塔塔顶总高度为

39.2 m,采用框剪结构;地上裙房3层,地下室一层,属于A级高度钢

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平面图详见图1。本工程建筑设计荣获优秀创作奖,为满足建筑功能及
立面造型的要求,两栋塔楼间不设防震缝。裙房平面轮廓尺寸约为

40 m×85 m,A塔、B塔

平面轮廓尺寸分别约为

34 m×33 m、44 m×16 m,两塔楼非对称布置,属复杂高层双塔结

构。

 

  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场地基本烈度为7度,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g,设计地

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土类别

Ⅲ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A、B

塔抗震等级为二级,与A、B塔相连的裙房在主楼相关范围(一般指主楼周边外延不少于三
跨的裙房结构)内,裙房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抗震等级也取为二级。因此本工程剪力墙
和框架抗震等级均为二级。

 

  根据地质报告所揭示的地质情况,基础选用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尖持力层选
用第7层(强风化花岗岩层),要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不小于

1.2 m。为调整不均匀沉

降,在A塔与裙房间设置沉降后浇带。

 

  

2 结构计算分析 

  计算分析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PKPM 系列软件 SATWE、PMASP,按以下步骤进行:

先将多塔结构分开成单塔结构,对单塔带底盘进行分析,再将单塔模型拼装为双塔模型,
注意单塔模型整体性能指标和双塔模型内力配筋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以反复进行方案调整。
地震作用分析方法采用总刚分析方法,层刚度比为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之比。模拟施工
计算方法选用模拟施工三,由于模拟施工三的计算分析同时考虑刚度的逐层形成和荷载的
逐层累加,是最符合实际施工情况的模拟。

 

  

2.1 分塔计算分析 

  按建筑平面布局,A塔标准层结构呈正方形,B塔标准层结构呈长方形,A塔、B塔结
构平面布置见图

1、图 2。由于受到建筑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的限制,结构平面布置存在一定

偏心。针对以上特点,结构设计在塔楼平面布置中按照均匀分散布置剪力墙的原则,将剪力
墙主要布置于电梯井道四周。B塔设计时将剪力墙布置在B塔结构上半部的电梯和楼梯间周
围,以期减小两塔楼结构的综合质心与底盘结构质心的距离

 

  

 

  

 

  图

1 A 塔结构平面布置图 

  

 

  图

2 B 塔结构平面布置图 

  使之远小于底盘相应边长的

20%,减小平面扭转。框架柱布置主要采用柱距8m左右

的柱网,在保证结构受力要求的基础上兼顾建筑需要。在结构设计中,采用能反应楼板实际
刚度的弹性楼板模型对结构进行细化分析,并且在配筋中考虑楼板的面内应力,增加板内
的配筋率,抵抗由于扭转带来的内力。计算中考虑扭转耦联及双向地震作用,对于结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