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岭沿南北向延伸,地表为高山草甸,草生植物覆盖茂密。隧道进口(东坡)地处两冲沟切
割地形,灌木植被发育,地形相对较陡,基岩出露;出口(西坡)位于一近南北向的冲沟
(峡子滩)左岸,地形相对较缓,沟道内为季节性流水。
1.3.2 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1)区域地质构造
隧址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于秦岭一昆仑纬向构造体系,位于次一级构造单元天水
一临潭裙带的东北端,即合作——临潭北断裂构造带内,由发育于古生界中的一系列断
裂及华力西期超基性岩群、燕山期中酸性岩钵组成,近东西向横贯项目区域。该带对新
生伏地层的分布、燕山期岩浆活动皆有明显影响,有较强的继承性活动。
(2)新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在本区比较发育,但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个别地方产生小型断裂。由
于历次构造的影响,形成了第四系与第三系之间角度的不整合(构造不整合)。中、新生
界的褶皱一般不很发育,多呈短轴形式,轴向不明显。第三系地层产生不同程度舒展式
褶皱,岩层产状平缓或水平。
(3)地层岩性
根据本次野外调查,结合《甘肃各时代地层分区图及对比简表》
《1:20 万临
潭幅区域地质图》,线路走廊带内出露地层由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第三系、二叠系、
石炭系地层,现分述如下:
(一)第四系
1、全新统冲洪积层(Q
h
al+pl
):分布于河谷和山沟沟谷中,为砾卵石层、砂土、漂石
土,呈深灰色一黑灰色,砾卵石成分为灰岩、砂岩、砾岩等,同一河流的不同地段的物
质成分均有差异,一般呈圆状~次圆状,粒径一般数厘米~数百厘米不等,较松散,属
松散岩土类。分布厚度变化较大。
2、全新统残坡积层(Q
h
el+dl
):分布于山凹中及山体缓坡表层,厚度一般大于 2m,局
部地势低凹处有较厚堆积,为含碎石粘性土、含粘性土碎石,呈褐黄至黄褐色,碎石成
分以灰岩、砂岩、泥岩为主,棱角状一次棱角状,粒径一般数厘米~数百厘米不等,松
散一稍密,属松散岩土类。
3、全新统崩坡积层(Q
h
c+dl
):广泛分布于陡峭的山坡坡脚,厚度不均,一般大于 3m,
为大小不等的岩块混杂堆积,岩块间充填有含砾粘性土、碎石土、砂土等,呈深灰色至
白灰色;碎石成分以灰岩、砂岩、砾岩等岩石组成,与陡崖上方的基岩成分一致;岩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