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算的,长度是以米(分米)计算的。相反,心理测量测查的对象具有内在性、隐蔽性和无

 

形性等特点。相对于物理测量,心理测量就复杂艰巨得多。

 

  (二)人才测评是抽样测量,而不是具体测量

  这一特点是从统计学意义上而言的。人才测评的对象是素质及绩效,但素质及其绩效
不是在某一孤立时空内抽象存在着的,而是表现或弥漫于个体活动的全部时空中。从理论
上讲,人才测评实施时,涉猎的范围越广,收集的相关信息越充分、越全面,测评结果就
越有效、越具体客观。但在实际操作中,上述理想状态不可能存在也不可做到,任何一项

测评的主持者,在有限时间内不可能掌握被测评者素质的全部表征信息,只能本着 部分

能够反映总体 的原理,对测评要素进行抽样,保证样本的足够多及其足够的代表性,从
样本的测量结果来推断全部待测评内容的特征,那种企图对测评内容一应俱全,全面进

 

行测评的想法在实践中行不通,且也没有必要。

 

  (三)人才测评是相对测量,而不是绝对测量

  任何测评从测评的实施者主观愿望来讲,都力求尽量地客观反映被测者素质的实际
状况。但再严格的一项素质测评都有不会不存在误差,这是由测评的主观性决定的。毕竟
人才测评是人对人的测评。一方面,测评方案的设计及测评活动的实施都有是凭借施测人
的个人经验进行的,而不同的施测人对测评目标的理解,测评工具的使用及测评结果分
数解释,都难免带有个人色彩,不可能完全一致。另一方面,作为测评对象的人,其素质

是抽象模糊的,其构成是极其复杂的,且测评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诚如苏东坡言: 人

难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除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 由此可见,人
才测评既有精确的一面,又有模糊的一面。在人才测评实践中,应强调测评的精确性、科
学化,但人才测评的复杂性,在测评技术尚不十分发达的情况下,片面追求精确性,反
而违背人才自身特有的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在职 1927 年提出了物理学中的测不准原理,
在人才测评活动中也存在测不准关系,即人才测评也处于一定的测不准状态,即测评实
施才对被子测者的鉴别评价不一定完全符合对象的实际情况,测评结果既反映被测者素
质的基本状态,但与被测者真实素质都有一定程度的偏离。这就是说,人才测评既有测准
的一面,也有测不准的一面;测准是相对的,测不准是绝对的。随着人类认识自身能力的
提高及测评技术的发展,人才测评将逐步摆脱测不准的状况,逼近测准的状态,这个过
程是十分漫长的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才测评的结果只有相对意义,没有绝对

 

意义。

 

  (四)人才测评是间接测量,而不是直接测量

  这一特点是由人才测评对象――人的素质的特点决定的。人的素质是个体实施社会行
为的基本条件和潜在能力(萧鸣政释义)。素质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抽象性。素质是隐蔽在
个体身上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内在抽象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乃至说不清的,但素
质并不神秘,它是有一定的表现性,即素质可以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素质和行为之
间存在一系列中介物。我们不能对素质本身进行直接测量,但可以通过表现的行为特征进

 

行间接的推测和判断。由此可见,人才测评是间接测量,而不是直接测量。

  A

 

、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及时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