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5 %

以下

[14 - 15 ]

。胡国全应用亨氏厌氧技术从麻厂污泥和沼

气池中优选出

8

种脱胶性能较好的杆菌

,

并进行组合测定了

其代谢特性

,

探讨了生物脱胶与化学脱胶先后效果的差

[1 ,16 ]

3

 酶脱胶的研究进展

Akbil Kumar

等利用多种酶制剂

,

包括纤维素酶、

果胶酶、

脂肪酶和蛋白酶来处理苎麻

,

以去除胶质

,

取得了一定的效

[17 - 19 ]

。管映亭研究了果胶酶

-

化学法苎麻脱胶过程

,

定了这一联合脱胶方法的工艺及其参数

,

证明联合脱胶法所

得纤维的品质优于常规化学脱胶

[20 ]

Fredi Br thlmann

等研

究表明

,

不同的多 聚 糖 降 解 酶 不 具 有 协 同 增 效 作 用

[21 ]

Liangshuang Zheng

等通过两株菌进行脱胶试验

,

得出不同多

聚糖降解酶似乎具有协同作用的模糊结论

,

刘唤明等用果胶

酶、

木聚糖酶、

甘露聚糖酶进行苎麻酶法脱胶

,

进行了每种酶

的单一酶脱胶和

3

种酶的联合脱胶试验

,

结果表明

,

只用果

胶酶脱胶

,

只能去除约

4. 30 %

的胶质

,

单一木聚糖酶只能去

除约

1. 20 %

的 胶 质

,

单 一 甘 露 聚 糖 酶 果 胶 去 除 率 仅 为

1. 00 % ;3

种酶联合脱胶最终残胶率为

5. 20 %

[22 ]

,

虽然达不

到可纺标准

,

但是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多种酶间协同作用的

存在。李德舜等利用丙酮分级沉淀法

,

Bacillus

sp. No. 16A

发酵液中的果胶酶和甘露糖聚酶处理成不同活性比例的

3

组脱胶酶液

,

进行脱胶试验

,

发现甘露聚糖酶对果胶酶的脱

胶效果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

前者能增加后者的脱胶效果

[23 ]

另外

,

由于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

其结构精细

,

环境、

温度

pH

值的变化都会对酶的催化活性产生影响

,

因此

,

储长流

等从酶液活性中心、

金属离子、

温度和

pH

值等角度研究了产

高活性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的菌株

S2

分泌酶液的稳定

[24 ]

4

 苎麻生物脱胶的分析及展望

到目前为止

,

国内苎麻生物脱胶法未普及生产

,

国外也

停留在试验生产阶段。脱胶法菌种产酶能力低、

菌种脱胶关

键酶活力不高或分泌的酶系不全、

脱胶效果不稳定等使脱胶

处理达不到麻纺对纤维残胶率的要求

,

主要是因为

:

①苎麻

胶质成分十分复杂

,

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

,

需要相应的复杂

酶系

,

而自然界的菌株往往只具有

1

种或几种相关的酶类

,

或者缺少脱胶关键酶

,

故需要复合菌群的作用降低苎麻胶

,

达到脱胶的目的

;

②人们对苎麻脱胶的机理还不清楚

,

底是只需要少数几种关键酶来协同破坏胶质与纤维素的共

价联系来改变生纤维的空间构象而达到脱胶目的

,

还是需要

更多酶的协同作用来彻底降解胶质

;

③微生物培养工艺要求

,

不易于企业产业化作业。目前

,

国内外研究对微生物脱

胶的效果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

但是微生物脱胶的众多优

点仍鼓励着众多科研工作者在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

胡国全

,

邓宇

,

张辉

,

.

对苎麻厌氧微生物脱胶的研究

[J ].

四川大学

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03. 40(3) :561 - 564.

[2]

闵乃同

.

苎麻微生物及化学混合脱胶工艺的研究

[J ].

纺织学报

,1983 ,4

(4) :226 - 228.

[3]

罗维希

,

赖占钧

.

苎麻微生物脱胶研究

[J ].

江西农业科技

,1987(8) :14 -

15.

[ 4 ] LIANSHUANG ZHENG, YUMIN DU ,J IAYAO ZHANG. Degumming of ramie

fibers by alkalophilic bacteria and their polysaccharide - Degrading enzymes

[J ].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1 ,78(1) :89 - 94.

[5]

彭源德

,

刘正初

.

苎麻脱胶菌种特性的研究

[J ].

中国麻作

,1995 ,22 (4) :

23 - 27.

[6]

刘正初

,

彭源德

,

冯湘沅

,

.

苎麻生物脱胶工艺技术与设备生产应用

研究

[J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4) :68 - 74.

[7]

黄俊丽

,

王贵学

.

脱胶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黑曲霉菌中的整合表

[J ].

微生物学通报

,2005 ,32(3) :62 - 67.

[8]

甄东晓

,

王树英

,

严群

,

.

耐热果胶裂解酶基因

pel9A

的克隆和表达

[J ].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6 ,25(2) :112 - 115.

[9]

储长流

,

郑皆德

.

苎麻酶脱胶用菌株的筛选与性能

[J ].

纺织学报

,2006 ,

27(3) :27 - 29.

[10]

张运雄

,

刘正初

.

不同脱胶菌株胞外酶系研究

[J ].

中国麻业

,2001 ,23

(2) :27 - 30.

[11]

曾莹

,

向新柱

.

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的筛选

[J ]

纺织学报

,2007 (11) :73

- 75.

[12]

金玉娟

,

刘自

,

任建平

.

芽孢杆菌和欧文菌的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J ].

微生物学杂志

,2002 (3) :10 - 11. .

[13]

金玉娟

,

陶菊红

,

刘自

,

.

融合子菌株苎麻脱胶研究

[J ].

纺织学报

,

2004 ,25(2) :30 - 31.

[14]

何绍江

,

刘勇

,

魏新元

.

苎麻厌氧脱胶菌研究Ⅰ

.

脱胶菌的筛选和产酶

条件试验

[J ].

中国麻作

,1995 ,17(3) :34 - 38.

[15]

何绍江

,

冯新梅

.

苎麻厌氧菌研究 Ⅲ

.

脱胶菌种的鉴定

[J ].

中国麻作

,

1997 ,19(1) :33 - 35.

[16]

胡国全

,

张辉

,

邓宇 等

.

苎麻的厌氧微生物脱胶条件试验

[J ].

中国沼

,2003 ,21(4) :10 - 12.

[17] AKBIL KUMAR ,CHARLES PURTELL ,MEE

2

YONG YOON. Customised - en

2

zyme treatment of lyocell and its blends[J ]. International Dyer ,1996 ,181(10) :

19 - 23.

[18] PATRA A K,CHATTOPADHYAY D P. Application of enzymes[J ]. Textile Asi

2

a ,1998(8) :46 - 48.

[ 19 ] MASHESH SHARMA. Application of enzymes In Textile Industry [ J ].

Colourage ,1998(1) :61 - 79.

[20]

管映亭

.

苎麻酶法脱胶的研究

[J ].

上海纺织科技

,1999 ,27(4) :4 - 6.

[21] FREDI BRLMANN ,MARIANNE LEUPIN , KARL H ,et al. Enzymatic degum

2

ming of ramie bast fibers[J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0 ,76(1) :43 - 50.

[22]

刘唤明

,

彭定祥

,

梁运祥

.

苎麻酶法脱胶的研究

[J ].

中国麻业

,2006 ,28

(2) :87 - 90.

[23]

李德舜

,

颜涛

,

宗雪梅

,

.

芽孢杆菌

(

Bacillus

sp. No. 16A)

苎麻脱胶研

[J ].

山东大学学报

:

理学版

,2006 ,41(5) :151 - 154.

[24]

储长流

,

郑皆德

.

苎麻脱胶用菌株

S2

的酶液稳定性

[J ].

纺织学报

,

2007 ,28(10) :64 - 66.

(

上接第

6477

)

效果各不相同

[6 ]

。赤泥添加石灰后会发生质的变化

,

其强度

上发生量的增长

,

微观结构也发生变化。因此

,

该试验中

,

良剂不同的组合方式对通菜不同的营养指标具有不同的改

良效应。对于可溶性糖

,

石灰的改良效果最好

,

赤泥的改良

效果最差

,

石灰与赤泥混合后性能介于两者之间

,

因此

,

改良

效果为

:

石灰

>

石灰

+

赤泥

>

赤泥

;

对于蛋白质和

Vc ,

赤泥的

强度和微观结构可能更有利于它们的积累

,

因此

,

改良效果

:

赤泥

>

石灰

>

石灰

+

赤泥。至于石灰和赤泥具体的添加

量对通菜生长的影响

,

以及石灰和赤泥的混合使用对不同营

养指标产生不同效应的具体作用机制

,

还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1 ]

廖自基

.

环境中微量元素的污染危害与迁移转化

[M].

北京

:

科学出版

,1989.

[2] SLATER T F. Frre radical mechanisms in tissue injure[J ]. Bio Chem J ,1984 ,

222(1) :1 - 15.

[3]

邹琦

.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M].

北京

: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111 -

112 ,129 - 130.

[4]

李卓杰

.

果蔬采后生理实验手册

[M].

广州

: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8 :140

- 142.

[5]

李支援

,

张 强

.

镉污染土壤的改良研究

[J ].

工程设计与建设

,2003 (3) :

42 - 44.

[6]

赵其国

,

骆永明

,

蒋先军

.

重金属污染土壤上植物修复研究

[J ].

土壤学

,2002(5) :257 - 265.

8

1

5

6

             安徽农业科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