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仅仅是之家人和同事么?好像不能完全这样说。那问题就出来了,这个世界上究竟是否只
有三件事物:我、工作(事业)、家庭?如果这样该以下可能会更恰当一些,我、工作(事
业)、家庭、社会、心灵。任何人都无法抛却家庭这个生存工具,更不能反对家庭在人生中
的地位,但可以怀疑各自对家庭的定位。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除了我、工作(事业)、家
庭之外还应该有社会、心灵两个要素。意识中添加进去这两个要素,丝毫不会破坏家庭在
人生中的意义,反而会进一步促进家庭在人生中发挥工具作用的和谐。我们称这种把世界
包含三种要素的说法成为狭隘的家庭幸福论,实际上是人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
式影响自我与其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看似把矛盾集中在关键要素上,实际上却构成
了人生的另一牢笼,是我们这些社会个体失去了很多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自我胜利的惰性保护法

     阿 Q 的精神胜利法大家都熟悉,在我们身上也或多或少存在这种基因。人的生理系统
很有意思,为了保护机体的存在,神奇的设置了许多自我保护机制。惰性就是其中一种。
惰性是当人多某些事物失去新鲜感之后,为避免更多的身心付出而影响机体健康所产生

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是,现代社会的社会反人性(不以个体本性而转移的群体 人

性 )却不答应这一机制,结果在人产生惰性之后,会通过人头脑中的价值取向给当事人
以压力,结果又产生了新的矛盾。我们是趋同于社会呢还是趋同于个体生理呢?我想当代
成功学会选择趋同于社会,医学和佛学会选择趋同于个体胜利。这同样是关于物质的还是
精神的矛盾争论。但现实生活中,惰性确实构成了追求人的社会属性的动力牢笼,因为大
部分人都逃脱不了肉体生理机制的制约,但偏偏人生最重要的是精神世界,所以惰性就
成了我们人的社会生活中另一大牢笼,这个牢笼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生理机体,却
与此同时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许多的烦恼。

[fly]浅漏的自我陶醉意识罐[/fly]

小时候,我们喜欢吧自己能够拥有的 私人财富 归集到自己的地盘,并为之自豪无比,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般的孩子都拥有了储钱罐和自己的空间,但是其大部分行为仍然
像储藏零钱一样,不断地把自己的私人财富收藏到罐罐中。尽管我们现在已经成年,但是
我们仍然有许多行为都是在继续着这种儿时的习惯。我们有了硕士、博士学位,我们时常
记在心中;我们买了房子、车子,也时常记在心中;我们有了成功的经历和令人尊重的社
会地位,我们更是记在心中;不但要自己记住,还怕别人不知道,如果仅仅这样还是无
所谓的,就象小孩子炫耀一下自己的宝贝一样,无可厚非,但是就象小孩子经常为自己
拥有的东西陶醉不已一样,成人们也经常为了自己罐中的宝贝陶醉、满足。这样就限制住
了自我,如果从个人的生活上来讲,这是一件好事,可偏偏市场经济要不得这些东西,
人很大程度上又不得不遵从这些社会趋同,这种习惯就出现了问题,成为了人生进一步
追求的又一个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