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称,另一方面也要帮助用人部门分析其需求的合理性,比如从组织和工作分析的角

 

度,给用人部门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其次是人才的定位。根据内部的分析,需要和用人部门根据掌握的外部市场情

况,对需要招聘的人选在外部做一个定位。一方面是根据候选人的学历、地域、工
作年限进行一个锚定,这里面如果招聘者对行业人才情况有一定掌握的话,再向用
人部门了解业内行情的同时就能更好的给出职位要求定位的建议,避免要求的人才
在业内基本是不存在的或极不靠谱。还有就是根据职位的工薪和职位级别,对比同

 

类企业的职位,保证招聘的吸引力和可实施性。

第二,人才的吸引和招募。这个环节很多企业做的不错,也有数据可进行监测

和改进。在这儿提出几点我的建议。首先是不管选用什么渠道,在职位发布时,不
要把职位分析的全部内容照抄发出去,发布的信息,在职责内容上,需要调整描述
的角度和重点,从需要吸引的目标人才的角度,使其清楚做什么的同时,让其通过
描述了解这个工作本身对其会有什么特别的发展,比如特别的权限,对组织发展的
重要贡献期望等。了解描述的如何,可以请内部的或熟悉的相近人员看一下给出评
价,还可以在面试时请应聘者给出描述的观感和改进建议。其次,对职位的要求,
我们职位分析的内容,发出去的是为了有助于应聘者判断他是否可以投这个职位,
属于理想的优先的条件建议不要发(猎头渠道除外),沟通、团队等素质水平候选人难

以自行判断,发了无效力还会分散应聘者注意力,而且遇上 面霸 ,还可能引导他
对这方面考察预设回答假扮或夸大素质软技能。最后,在这些技术层面之外,一个
企业的文化和发展打造的雇主品牌,一个企业人力资源政策和流程形成的招聘本身
的品牌效应,是吸纳人才的根本所在,需要长期的修炼内功、增长内力。

第三才是面试,试用的进一步考察和入职辅导阶段。前两个环节做好了,到这

儿就是水到渠成、锦上添花的事情了。面试的方法技术比较成熟,大家关注的也比
较多,需要注意的是用人部门的面试辅导和协助。招聘方法技巧和工具可以通过培
训交给用人部门,面试的时间、评估也要协调的同时进行管理,保证合理的进度和
流程。招聘部门和用人部门的面试的配合,在实际中也要多磨合,各自侧重考察哪
些方面,哪里要重复对照考察,谁先谁后谁给应聘者哪些信息,细节决定配合效果。
试用期的考察辅导最好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机制设置的保证,可以避免很多随意性,
因人因时而异的折扣就会减小,效果更有保障,过程也更好控制和管理。

对于企业的招聘人员,要提高招聘的有效性,上面这些改进效果较容易显现的。

当然,在需求分析和发布吸引优化环节,要看 HR 个人行业经验熟悉程度。招聘人员
自身一是要发展专业能力,如对组织架构、工作流程设计及岗位设置的把握能力,
另一方面也要加深对公司内部业务及发展,外部行业人才情况的认识,即相关行业

 

知识的积累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