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

 

. 从授权清单看,如果某个环节的授权过多,期间过长,以及授权不规范,往往是

流程本身出现了问题;

3

 

. 如果有集中投诉的授理机制,那么投诉里大的环节,往往是需要优化的对象。

4

 

. 向中高级管理层访谈。他们集中反映底效或无效的审批,往往是流程优化的重点;

5

 

. 向频繁接触流程的各部门人员了解,比较各部门的业务助理,他们对公司的流程

比较有发言权。

从个人的经验来看,很多流程臃肿、低效是因为:

1

 

. 没有业务分类与分级,业务流程流转上一刀切,导致流程效率过低。比如我们在

测试 HR 流程中,就发现有些控制失效,是客服人员离职时,很多未经资产管理部门确

认,违反了公司规定。但得到的解释是按照公司的规定操作上有难度,因为客服人员流动

大,而且他们接触的资产不多,风险不大。如果在设计流程时,把人员分成几类,底风险

的人减少审批环节,建立一个审批矩阵就可以有效规避这类问题的发生。

2

 

. 由于缺乏事后的报告与质询环节,管理层层层审批,无论业务重要程度,均采取

事前控制。公司很多流程的签字都要超过 10 个,签到最后都跑到总裁那里了。很多签字都

是复核,本身缺乏实际的意义。如此实际上是控制失效,因为真的出了问题,无法问责,

总不能把所有责任都归到总裁那里。这里如果能多加此,补偿控制,如定期报告、检讨会、

审计或高层抽查的问责制等,可以减少大量的事前审批。ITIL 中针对不同类型的事件的分

级审批机制就是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