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去年 11 月初,一封名为"大裁员第一波"的邮件正通过各大公司的企业邮箱疯狂传播,
共涉及 22 家跨国企业、40 家国内大中型企业和 116 家国内中小型企业,令敏感的职场人
士不寒而栗、人人自危。肖冰认为这份"黑名单"是信心崩溃的多米诺骨牌中一个典型的环
节。

  某网站在去年 11 月 10 日发起了"危机期间,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做下列的动作
吗"的调查,得到千余位人力资源专业人士支持,参加调查的行业涉及了外贸、制造、房地
产、IT、通讯、生物制药、石油化工、汽车、咨询、广告、旅游等,企业性质包括外企、私营企业、
国营企业等。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70%以上的企业在金融危机到来之际,实施了程度不
一的"瘦身"行动,其中 33.75%的企业采取了裁员、减薪、降低福利等人力成本控制方式;
23.64%的企业采取了重新规划人员配置、调整组织结构的方式,如取消招聘计划,内部人

 

员合理调动等; 6.66%的企业采用了优化绩效管理体系。另外,超过 10.03%的企业虽然暂
未采取"瘦身"行动,却也在紧练内功,做前期的热身准备。还有超过 15%的企业尚未采取
任何行动,一切正常运作。

  肖冰认为:"外资背景的金融企业,受到的冲击是第一波。并非它们在中国的市场受
到了金融危机多大冲击,以至于快到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著名的外资在华机构都出现大
规模的裁员。而是它们的母公司正处于漩涡中心,全球计划发生变化,不得不在中国进行
成本控制。

  "从数据上看,比较明显的第二波是直接面向欧美的出口型企业,如外贸、制造业等。
它们受到的冲击直接来自海外市场的需求严重萎缩,其中珠三角受到的影响比长三角更
大。"

  在深圳关外的万达电子厂,来自于江西吉安的吴永霞,十几年来从一个打工妹,做
到了总经理助理,企业也从十几人的小打小闹发展到了 3000 人的大厂。然而从 2008 年下
半年开始,来自欧美的订单便减少了一半。为节省开支,从去年 8 月份到现在,约有三分
之一的工人陆陆续续被辞退。"如果情况不好,还要裁人。他们是多是来自湖南、湖北、四川、
江西等地的中专生,也有少量的农民工,基本上都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了。继续呆在深圳,
也很难再找到事情干。剩下的工人,也是有单就做,没单就放假。因为制造业有一个两难:
没有订单的时候,人员过剩;有订单的时候,招熟手又非常困难。所以得根据订单的情况
非常灵活地去掌握。"

  关注城市工薪层新移民"焦虑症"

  由于 IT 产品及服务的消费大户是金融行业,无论是传统的 PC 巨头,还是起于新经
济(行情论坛)的互联网霸主,乃至软件外包企业、芯片厂商,都不得不面临"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的痛苦。

  关于"互联网将遭遇寒冬",肖冰认为不能一概而论:"有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和现金
收入的互联网网站,受到的冲击要远远小于到今天为止还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和现金收
入的这样的互联网的网站。"

  阿里巴巴已经砍掉所有投资项目,捂紧钱袋,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做好做强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