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会是瞎子点灯。

 

  任性的消费者也不例外。他们凭感觉去追寻自己喜欢的东西,才不去管是不是合乎理性!

  例如,大部分人都说自己刷牙是为了保护牙齿,清除牙缝中有腐蚀作用的细菌。这也成了牙刷制造商多

 

年来经营的重要依据,强调牙刷的除菌功能。

  事实上,大量的消费者调查发现:大多数人每天只刷一次牙,从牙齿保健的观点来看,他们刷牙的时间

——

是一天中最不适当的时候

早餐之前。昨晚留下的残渣经过一个漫长的夜晚,早已完成了腐蚀的恶作剧,

 

而吃早饭又留下了新的残渣。

 

  刷牙的作用发挥了多少呢?

 

  有时候,人们这种非理性行为简直到了难以理解的地步。

  一家百货公司做了一个小小的恶作剧。他们把一种标价为 一角四分 的滞销产品改帖 二角九分 ,结

果销售量竟猛增了 30

 

%,从人们的非理性行为中竟然捞了一把。

  这种现象在目前的市场上其实也屡见不鲜,一件 100 元的衣服无人问津,但标上 2000 元之后可能会脱

 

销,人们的非理性行为可见一斑。
  美国色彩研究中心在一项调查中,发给家庭主妇们三种不同包装的清洁剂,让她们试用,然后对三种清

 

洁剂的性能作出判断。
  试用之后,主妇们认为,黄色瓶装的清洁性能过强,往往会损伤衣物;兰色瓶装的成份不足,洗过后有

时还会留下污痕;底色为兰色,略带黄色瓶装的得到一致好评。事实上,三种瓶装的清洁剂是完完全全一样

 

的。

 

  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曾误认为消费者买车是基于理性的选择,犯了行销史上最严重的错误。
  50

年代早期,美国的汽车多以 肥胖型 为主,由于车辆和交通流量的增加,使得街道和停车场塞满了

车辆,部分消费者呼吁制造一种不占空间、驾驶座较短的车型。由于这项调查意见的误导,克莱斯勒公司以

”  

为 肥胖型 汽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消费者需要是高雅瘦长的 清瘦型 。
  结果又怎样呢?在经过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宣传之后,克莱斯勒公司在汽车市场的百分比不但没有增加,

反而从 1951 年的 26%降到了 1954 年的 13

 

%。

  沉重的打击使公司不得不悬崖勒马,寻找症结,原来消费者喜欢 短身宽形 的车型,他们买车并没有
考虑更多。因此,克莱斯勒公司对车型作了改进,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终于在汽车业激烈的

 

竞争中占稳了脚,成为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

   上帝 的种种非理性行为弄得商人们无所适从,似乎无计可施。但克莱斯勒公司的经验告诉我们,只

 

要能够开动脑筋,便能巧妙地利用一下 上帝 的任性,出其不意地占领主动地位。

  一位汽车推销员对此有一番独到的见解: 假如市场疲软,没有改善的话,我们就不得不把顾客击昏,

” 

再趁他神志不清时签下买卖合同。

   神智不清 虽是无心的玩笑,但让顾客在神智不清的情况下购买商品,正是厂商和广告人所梦寐以求

 

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非理性的,但也是可以理喻的。关键是广告能否真正拨动他们心理的那根弦。

 

  广告人如何才能摸透 上帝 的心思,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呢?这正是广告心理战的玄妙所在。

 

  广告心理战的实质,就是针对消费者的不同的消费心理制定不同的广告策略。
二、史考特下海,广告人改行

 

  消费者真的捉摸不定吗?他们的购买行为无章可循吗?这些已成为商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心理研究发现,消费者的 喜怒无常 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其行为背后,都有某种动机在支撑着。如

 

果广告人能设身处地为他们的需要、动机和目的着想,就会找到消费者心中的那根弦。
  例如,心理学家认为刷牙的原因会因人而异。有些人,尤其是忧郁症患者,确实意识到细菌的滋生,因

 

而对腐蚀两字特别敏感。近年来有些牙膏广告强调 抗腐作用 就是利用了这些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另外一些人(以性格外向的人居多)刷牙的原因是为了使自己容光焕发,口气清新。不过,多数人刷牙

既不是为了口腔的卫生,也不是为了维护外观,他们刷牙是为了除掉隔夜所留下的苦涩和臭味,是为了在开

——

始一天工作之前,让自己觉得舒畅愉快。如果能够据此而拟定广告策略:清除口腔异味、保持口腔清新

 

定能收到异常效果。
  因此,从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入手,才是广告人的上策。广告不仅仅是广而告之,广告需要心理学。 

” 

  史考特 下海

 

  史考特是何许人也?

  H·T·史考特(1869—1955)是美国西北大学的校长,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广告心理战的创始人之一。
 

  史考特出生于新教徒之家,一度立志要成为神学院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业之后即赴德国莱比锡大学专修心理学,从师于著名实验心理学家冯特(1832—1920)教授。归国之后,

 

最先任教于美国康涅尔大学。
  1901

 

年转入西北大学,成为西北大学的终身教授。

  广告界存在一个有趣的事实:很多广告名人都曾经是神学家或牧师。最先创办现代化广告公司的 N·W·

伊耶曾是牧师,著名广告猛人 K·

 

霍普金斯曾是神学家。

  这也许是因为神学与广告之间有一定的共同之处。美国 BBDO 广告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B·巴顿,在《无

人了解的人》( A man who nobody knows”

 

)一书中指出,基督耶稣就是一位具有广告天赋的奇才。

  史考特的牧师家庭为他走向广告研究奠定了基础,他于 1901 年将眼光转向广告业。由于广告界同仁的

无所适从,使得史考特对顾客的消费心理产生了浓厚了兴趣,开始为一些广告公司和厂商提供顾客心理咨询,

 

并针对不同的情况收取一定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