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①。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版时,年37岁。在黑格尔生前没有出过第二版。

    当他于1831年正开始修订这书,仅订正了三十多页时,他就因感染霍乱病去世,到1832年才

出第二版。

    

《精神现象学》虽未经过他的修订,但他在任纽伦堡中学校长时于1808 1811年为高中学生所

讲的《哲学纲要》(原编者称为《哲学入门》)中,有短短的十多页,叫做 精神现象学纲要 。此外在1

817年出版的《哲学全书》,第三环节: 精神哲学 中(即第413 439节)

    

,黑格尔又对 精神现象学

    

作为主观精神的一个环节,加以短简的概述。这两处所谓 精神现象学 都只概括地重述了意识、自我

意识和理性三个阶段的一些主要环节,省略了详细的分析、也省略了一些意识形态的阐述。根本没有把精神

或客观精神各个环节以及宗教和哲学列入精神现象学之内。但内容简明扼要,线索清楚,可以作为研究和了
解此书的参考。但是我们反对有些讲黑格尔哲学的人因此就把1807年出版的这一巨册作为整个体系的第

一部的《精神现象学》附在《精神哲学》内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来讲,同时我们也反对认为《精神现象学》
与《精神哲学》没

    

①海谋:《黑格尔和他的时代》,1857年柏林版,第253 254页。这是最早从资产阶级观点

对黑格尔哲学给予全面批评介绍的有名著作。

    海谋对黑格尔主要持反对态度,也常有中肯可取的说法。

-- 4

    译者导言:关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3

    有差别的看法。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反映,同时也通过哲学的方式表达了他自己在那个时期内

的政治态度和阶级立场。黑格尔这时很关心政治局势,经常阅读当时政治中心巴黎和伦敦的报纸。在这书中

他分析法国革命的 绝对自由和恐怖 是由前一阶段注重抽象理智、抽象的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的启蒙运动
必然发展而来,而绝对自由和恐怖又必然会过渡到它的反面,无自由、武力镇压和个人专制。

    因此他对于主观任性的自由和各式各样的个人主义,都在分析批判意识形态发展过程中指出其应该受

到扬弃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强调伦理的国家和全体。

    

但由于他这时还不是 官方哲学家

    ,当时德国也还没有一个真正统一的政府,他没有表示突出拥护普鲁士君主和贵族的保守思想。所以

他采取比较接近资产阶级民主的态度。他不象费希特那样从道德伦理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和人物的自私自利,

采取诅咒和痛骂的态度,(大家记得,费希特称他的时代为 罪恶完成的时代

    

,并痛斥当时的德国反动统治阶级说: 年龄愈长的人,自私愈甚;地位愈高的人,道德愈卑。 )而

只是冷静地分析个人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来源,及其必然的后果,和逐渐克服的过程。他对当时拿破仑征服

德国的态度,可以从他于耶拿战争的当天(1806年10月13日)

    ,写给他的好友尼塔麦信中,看得很清楚。

    

他说: 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

奇异的感觉。

    

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①。他幽默地和具有深意地称拿破仑为 马背上的世界精神

    

,这话包含有认为拿破仑这样的叱咤风云征服世界的英雄人物,也只不过是 世界精神的代理人

    ,他们的活动不只是完成他们的特殊意图,而是完成世界精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