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006 年的最后一天,我去 301 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到达时是上午,
而很早就起床的季老,已经在桌前工作了很久,他在做的事情是:修

改早已出版的《佛教十五讲》。他说: 对这个问题,我似乎又明白了一

些。

话题也就从这儿开始,没想到,一发不可收,并持续到整个聊天的结
束。

您信佛吗? 我问。

“如果说信,可能还不到;但我承认对佛教有亲近感,可能我们很多

中国人都如此。 季老答。

接下来,我好奇的是:快速前行的中国人,现在和将来,拿什么抚慰
内心?

季老给我讲了一个细节。有一天,一位领导人来看他,聊的也是有关
内心的问题,来者问季老:主义和宗教,哪一个先在人群中消失?

面对这位大领导,季老没有犹豫:假如人们一天解决不了对死亡的恐
惧,怕还是主义先消失吧,也许早一天。

看似平淡的回答,隐藏着一种智慧、勇气和相信。当然, 早一天 的说
法也很留余地。

和季老相对而谈的这一天,离一年的结束,没几个小时了,冬日的阳
光照在季老的脸上,也温暖着屋内的其他人。

那一天,季老快乐而平静。我与周围的人同样如此。

又一天,翻阅与梁漱溟先生有关的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翻到后
记,梁先生的一段话,突然让我心动。

梁老认为,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

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
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是啊,从小求学到三十而立,不就是在解决让自己有立身之本的人与
物之间的问题吗?没有学历、知识、工作、钱、房子、车这些物的东西,
怎敢三十而立呢?而之后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上
级为人下级,为人友为人敌,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你又怎能不认真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