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水净化、海水淡化。

  水处理作为环保行业下的细分领域,借助政策东风,已经成为各大机构追逐的焦点。
据清科数据库统计,2006-2012 年上半年中国水务行业披露的 VC/PE 投资案例达 58 起,
其中 52 起披露了金额的案例共涉及投资金额 8.63 亿美元。但是,在 2010-2012 年上半
年期间,膜技术开发与应用领域的企业获得的投资数量并不多。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
要是由于技术的难度系数高和利润的不确定性大。

  首先,由于膜技术的难度系数很高,膜相关企业在融资的时候,比较看重投资机构
在该行业的丰富投资经验,期望获得技术上的分享,以及在产业链融合上带来的增值服
务。2010 年 11 月,凯鹏华盈完成对赛诺水务的 700.00 万美元投资。据赛诺水务方面称,
接受凯鹏华盈的投资最主要的是看重凯鹏华盈在行业内的资源,在前期接触时,就牵线
美国知名的水处理专家分享膜技术,并选择在美国投资的一家膜技术企业进行交流,这
使得赛诺水务在技术方面获益匪浅。

  其次,膜技术属于比较前沿的高新技术,行业的总体利润水平高,在不同的细分领
域利润还存在一定的差异,给膜相关企业的利润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各类膜组件的销售
和相应的膜应用方案,运用到不同的处理领域,产生的利润会有所不同,例如,由于工
业领域的企业对膜技术更加专业,应用在工业领域的水处理方案比运用在市政领域的方
案利润要低;即使应用在同一领域,也会由于水质与工艺要求的不同而使利润出现差别 ,
并且工程的期限通常较长,又会增加利润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更加谨慎。

  国产膜发展任重道远区域化经营机会凸显

  虽然资本已经开始关注国内膜产业,但是目前国内膜产业竞争形势严峻,一个明显
的特征是对国外依赖严重,国际巨头 GE、西门子、旭化成、诺瑞特、科氏、三菱等,几乎在
膜材料和膜组件的供应上占据垄断地位。根据中国水网·水商圈关于《2010—2011 水业设
备满意度指数用户调查报告》(系列十二:膜元件、膜组件)调查报告,国外的膜组件品牌
在国内占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在膜产业市场,国内反渗透膜有 90%来源于进口,
超滤和微滤膜进口约 40%;而用于制作膜的原材料有 50%-70%依赖进口。

  可以说,国内膜产业处在一个机遇与困难并存的时期。为了打破进口膜的垄断格局,
国内膜企业纷纷扩张业务,也形成了不少优质的企业。在此情形下,清科研究中心认为,
以下两类企业值得关注:

  第一,拥有技术优势并不断完善下游产业链的企业。一些企业依托政府机构和高校背
景,早期专注于技术研发,到一定阶段加快产业化进程。但研发型企业在盈利模式上通常
需要不断摸索,若能成功延伸下游产业链,提供高性价比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增加自身
核心竞争力,将会有不错的成长空间。例如,2012 年 7 月 5 日上市的津膜科技。津膜科
技是天津工业大学下属的科研机构,早期从事微滤膜和超滤膜的研发和膜组件销售,后
逐渐转型到提供完整的膜技术水资源化解决方案和工程运营管理,从而实现持续稳定的
营收,成功登陆深圳创业板。

  第二,具备区域性优势的膜工程应用企业。整个制膜行业门槛低,市场高度分散,地
方保护主义严重,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制膜企业约 300 家,膜工程企业 1000 余家,年
营收规模上亿元的不足十家。从水处理市场地域分布看,工业发达地区及大城市密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