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35

岁以上 就入另册?

  法国有位社会学家曾对六千名 20 到 60 岁的人就知识结构、交际能力、思维方式、工作
实绩等 10 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结论:人生的最佳阶段是 35~40 岁。而我国某些企
业却将 35

岁作为招聘录用的 临界线 ,将 35

岁以上 者列入人才 另册 。这种用人的年

龄歧视,是妨碍效率与社会公平的主观偏见,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社会良性人才选拔机
制的最终失衡。(沈栖)

  这才是 不拘一格
  选拔人才时,如果过分强调年龄,那些能力不强、经验不足、缺乏群众基础的年轻者
倒是被选上了,可那些大器晚成的人才却将被埋没。这样,无疑将影响我们的事业和工作,

影响党的威信。龚自珍说得好: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的确,选才就应该
不拘一格才对。只要德才兼备,作风正派,有真才实学,想为民办事,能为民谋利,我们
就应该对这样的人委以重任,让他在适合的岗位上发热发光。(施祥云)

  唯一标准是 德才
  说起选才,以前我们的标准实在太多:政治的、年龄的、学历的、身份的等等,数不胜
数。我有一位子侄辈的亲戚,年轻时多才多艺,但因受到上述种种标准的限制,不得已到
海外发展,并作出了成绩。去年,有关部门招他回到国内,予以重用。不过,已年过花甲

的他毕竟少为国家贡献了近二十年。所以,选才就是选才,一个人的 德才 才是唯一的选
才标准。唯其如此,方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腾家征)  

  选才不能 一刀切

” “

  对于选拔人才中的年龄标准,有些单位和部门往往有一种 机械化 、 一刀切 的倾向。

人才既有年轻有为者,也有大器晚成型,可这种硬性划年龄档,以 一刀切 的机械方式

来选拔人才的做法,恐怕只会导致 英雄无用武之地 ,使那些有用之才难展才华。(范永
林)  

  不妨取取 选才经
  美国硅谷地区人才荟萃,举世闻名。可是在那里,一个人是否算得上人才并得到发展

的机会,那些选才的 伯乐 们自有一套眼光:他们不在意你的种族、家庭背景、年龄或学
历,只在意你是否聪明过人,是否能不断提出有创意的想法并愿意日以继夜地去实现它。
如果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那么不管你是何种学历、什么年龄,也一定会脱颖而出。硅谷

地区 人才辈出 的机制和环境,我们应当好好借鉴才是。(顾士松)
  一语中的

  好的人才选拔机制,应当既能让年轻有为者 冒尖 ,也能使大器晚成的人才不致被
埋没。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和选拔人才的主要标
准,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发现和识别人才的有效途径,这才有利于实施人

 ——

才强国的战略。

王高明

“ ”

“ ”

  年轻有为的确是个 宝 ,年富力强当然好,但如果加上一个 唯 字,那就成了限制、

”  ——

埋没优秀人才和那些大器晚成者的 铁门槛 。

詹瞻

“ ”

  人才的年龄标准不能定得过 死 ,更不能 一统天下 。有些职务,人才的年龄标准宜
高一些;而有些岗位,人才的年龄标准需适当放宽,有些甚至可以不需要年龄限制,不

——

拘一格,唯才是用。

屠林明

  德才兼备是选才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什么年龄、身材、相貌、籍贯等都不该成为选

才标准。而时下的一些所谓 标准 已成为选才障碍,严重影响了选才工作,让大批真正的

 ——

人才被埋没。这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陈绍谟

  在选才过程中,把年龄因素标准化,机械地先确定一个刚性的年龄标准,然后再在
这个范围内考察被选对象的品德、知识、业绩等其他方面条件,这显然是选才标准的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