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50cm,在接近桥台处,桩距可适当加密,按设计要求定时用水准仪观测水平标高,掌握
沉降情况。一般开始时每周观测一次,中间半月观测一次,最后每月观测一次,规定连续
两个月观测沉降速度小于 5mm/月,认为路堤稳定;连续两个月观测沉降速度小于 3mm/
月,认为基层施工加载后是稳定的,方可进行路面面层施工。

为观测位移,另在以上间隔的二侧路堤坡脚外 5m 外设立砼标桩,埋深 2m。选择三个不同
的固定点,每日定时用经纬仪分别观测各标桩的位移变化,通过对以上观测记录的分析 ,
计算沉降完成的日期。

二、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强夯处理方法

1.强夯法加固机理

普遍认同的有动力固结理论和波动法理论.动力固结理论认为强夯法加固地基有三种不
同的阶段。第一,加密作用;第二,固结作用:第三,预加变形作用.波动理论假设地基
为弹性半空间连续介质.在表面荷载巨大冲击力的作用下,质点在连续介质内振动其振
动能量又引起周边介质的振动。振动在介质内的传播过程形成波。震源(夯锤)处释放的
巨大能量.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周传播。从而使错位的土颗粒重新排列成较为紧密的状
态。

2.夯击法施工的实践

(1)夯击能

通常在相同条件下细颗粒土的单位夯击能要比粗颗粒土大些。单位夯击能过小难以达到预
期的加固效果。单位夯击能过大,不仅浪费能源,对饱和粘性土来说,强度反而会降低。

(2)夯击次数

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常通过现场试夯得到夯击次数与夯沉量的关系。对于碎石
土、砂土、低饱和度的湿陷性黄土和填土等地基,夯击时夯坑周围往往没有隆起或虽有隆
起但其量很小,在这种情况下,应尽量增多夯击次数。但对于饱和度较高的粘性土地基,
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土的孔隙体积因压缩而逐渐减小.但因这类土的渗透性较差故孔
隙水压力将逐渐增长.并促使夯坑下的地基土产生较大的侧向挤出,而引起夯坑周围地
面的明显隆起,此时如继续夯击.并不能使地基土得到有效的夯实。

(3)夯击遍数

由粗颗粒土组成的渗透性强的地基,夯击遍数可少些。由细颗粒土组成的渗透性弱的地基,
夯击遍数要求多些。对于渗透性弱的细颗粒土地基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两遍夯击
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利于超静孔隙中水压力的消散。夯点间距对孔压消散速率也有
很大的影响。

(4)夯点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