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绝大多数富营养化水体中的优势藻类。而微囊藻毒素又是蓝藻水华污染中出现频率最高、
产量最大、危害最严重的藻毒素,它不仅会导致急慢性肝中毒,即使暴露在低浓度下,
长期也有致癌的危险

[4]

。这将对常规水处理工艺提出严峻的挑战,各个国家的水处理专

家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应对措施。
藻细胞及胞内毒素的去除

在藻类高发时期,胞内毒素占总藻毒素比例可高达90%以上

[5]

,所以去除藻细胞防

止毒素释放是水处理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主要有预过滤、强化混凝和气浮等工艺。
1.1 预过滤
1.1.1 微滤

研究表明浮游藻类直径一般在1~500μm之间,可以使用微滤来去除水中藻细胞,

而且不会使藻细胞遭到破坏而释放藻毒素,Gijsbertsen等利用30μm孔径微滤膜(截留
分子量100kDa)对P. rubescens藻细胞去除研究表明去除率大于98%,对藻细胞的破坏率
小于2%

[7]

。余国忠等以丙纶丝为滤料,利用滤网的筛分截留作用对高藻原水进行直接过

滤除藻试验。结果表明,对叶绿素a及藻总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和92%,除藻效果
明显。但原水的藻类的种类和特征(主要是藻细胞直径)也直接影响其去除效果,叶绿
素a及藻总数的最低去除率只有64%和82%

[8]

;德国的Slipplingen水厂,在原水加药之前,

用微滤机将水中大部分藻类去除。水厂可以根据水源藻类的类型选择滤膜的孔径。
1.1.2慢滤池

国外有使用慢滤池对藻细胞进行过滤去除的报道,Grutzmacher等研究表明慢滤池

对藻细胞的去除有明显的效果,而且滤池上的微生物对胞外藻毒素也有一定的去除效
果,此外虑池的运行周期一般为2-3个月,与藻类爆发持续时间比较接近。用活的蓝藻

细胞试验进行实验时,最初几天去除率高于85%,但到了晚秋,滤池截留的藻细胞大

量消亡时,胞外毒素对胞内毒素的比例增加的同时,去除率下降至60%以下

[9]

。所以如

果采用此方法应在藻细胞大量死亡之前停止使用,还存在运行周期结束后表面刮砂和
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1.2 强化混凝

常规给水处理工艺中混凝是以水源未受到污染条件下以去除浊度为单一目的,强

化混凝是指针对受污染水源污染特征,通过修正常规混凝方式或改变混凝条件,改善
混凝剂以增强水中污染物质去除效果。研究表明藻类一般带较高的负电荷(-30mv),由

于不易形成良好的絮体而混凝困难;高藻水的pH一般在8.0以上,不利于混凝过程中增

加正电荷的数量和形成聚合物。强化混凝沉淀工艺是去除水中藻类细胞的最有效的方法

之一,它可以有效的去除藻细胞,但对细胞外溶解性藻毒素去除效果较差。
1.2.1预氧化强化混凝

预氧化是在取水口或者反应池进水口处投加一定量的氧化剂氧化降解或改性水中

有机物,同时削弱污染物对常规处理工艺的不利影响,强化常规处理工艺的除污效能。
目前水厂一般采用预氯化,此方法可以杀灭水中藻细胞并能去除部分溶解性藻毒素,
很好的解决了后续处理构筑物藻类滋生的问题;但是也存在致命的弱点:它与水中有
机物作用会生成多种有害卤代物,并且藻细胞容易被其氧化破裂释放藻毒素、嗅味物质
和THMs前致物,所以高藻水预氯化后会出现藻毒素浓度明显上升现象;此外很多本没
有嗅味的藻类代谢物会与氯化合成嗅味物质。贾瑞宝等用二氧化氯预氧化高藻水结果表
明:当投量在1mg/L  

和 4mg/L之间时,处理后水中藻毒素含量有所上升

[10]

刘成等对高锰酸钾和氯作为预氧化剂对藻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氧化

较氯化好,并且高锰酸钾对藻细胞的破坏较氯小,因此释放的藻毒素也相对较少

[11]

。石

颖等研究也表明相同投量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预氧化比预氯化沉后除藻效率高14%,
滤后除藻率提高3.9%;还可以显著降低滤后水的UV254值和THMs前驱物质

[12]

。此外高

锰酸钾还能有效去除水中嗅味物质,但使用不当可能存在色度和锰超标问题。

臭氧也是一种常用的预氧化剂,但在高藻水中,其在杀灭藻细胞的同时也存在毒

素释放和原水中其他有机物与藻毒素竞争氧化而大幅增加臭氧消耗的问题,所以在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