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战略的引导和持

续改进的主要功能;第二,由于甲公司员工素质较高,态度严谨,方案设计时力求各方利益群体百分百满意,

对细节过于精益求精,导致方案过于繁复,操作性极差。

问题明晰之后,项目组与甲公司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达成了 搭框架-找切入点-逐步推行 的三步走

共识,同意在甲公司绩效体系框架建立之后,首先找到绩效考核实施的关键切入点,予以试点,使一部分人

感受到绩效管理的压力,体会到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再内生企业未来绩效的驱动力,从而形成

绩效管理的良性循环。

那么,如何找到这一关键的 阿基米德支点 ,撬起甲公司整个绩效体系?项目组考虑了甲公司的六大类

人员:(1)高管人员;(2)中层管理人员;(3)普通员工;(4)研发人员;(5)营销人员;(6)生产

工人。经过分析,项目组得出结论,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绩效体系实施的切入点,也是未来绩效良性循环的

驱动力。首先,生产、研发、营销这三类人员都属于特殊薪酬激励人员,他们的绩效方案操作稍为简易,且相

对独立。因为生产工人使用的是计件和计时考核,这方面公司经验积累较多,比较容易量化;而研发人员实

行的是项目管理,虽然稍为复杂,但目前按课题走的项目奖金制也基本能符合需求;至于营销人员使用的是

销售提成奖励,其主要问题来自于目标值设定,而非指标体系。其次,对于高管人员来说,奖金分配这一问

题虽然困难,但这一困难实际上更多是来自敏感而不是方案。最后,就只剩下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两个

选择,而绩效管理的难点就在于一般员工,也正是最终要撬动的大山,因此无法作为一开始的倚仗,这样就

只剩下中层管理人员可能成为企业绩效管理实施的支点了。

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实施该如何启动,才能以最小风险、最大效益、最快速度的方式撬动企业整体的

绩效,上承高管的经营目标实现,下接普通员工的工作计划落实?项目组提出了三点建议:

1.明确绩效的对象

已经初步确定中层管理人员是工作的重点,项目组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具体界定。在甲公司,部长一级

负责人的下属员工通常在 30 人以上,而项目组认为,当一个管理人员下属员工为 5-8 人时,他对员工的实

际工作状态才有良好把握,并能对其工作业绩做出清晰判断,因此将甲公司的部门一级负责人,以及部门的

处长、主任一级管理人员定义为中层管理人员。

这样定义绩效对象的另一层好处在于,一旦处长和主任一级管理人员的绩效指标得到切实分解,其工作

重点将自然而然传递到一般员工身上。在绩效实操时,很多企业都会将部门负责人的绩效作为该部门的组织

绩效,并作为该部门奖金总额的分配标准,员工则按照本人的考核分在部门内按比例进行分配,这样既能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