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装备制造技术》2009 年第 9 期

(3)辊内加压抗挠结构。采用液压技术从辊内对辊套进

行加压,来抵消辊子产生的挠度,目前浮动辊、CC 辊、T 形辊、
分区可控挠度辊以及由某研究院开发的全幅可控挠度辊属于

此列(如图 2 所示)。

2

可控挠度辊的关键技术

2.1

对造纸可控挠度辊的一般要求

造纸可控挠度辊的基本任务,是要用尽可能低的能耗消除

由工作载荷和自重引起的辊面自身挠度,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

作。为实现这一基本任务,对造纸可控挠度辊的一般要求是:

(1)能在辊面工作载荷改变时(包括向辊面施加载荷的大

小和两端支点等量及不等量施加载荷等情况的变化),随时进

行辊面整体和局部挠度的调节,相应改变压区间隙和线压的

大小及分布规律,满足工作要求,稳定可靠的工作

[5]

(2)具有设备要求的挠度调节范围和功能(包括大小、对

称、不对称和局部调节);

(3)达到设备要求的辊面挠度调节精度;
(4)能耗低;

(5)操作方便,显示直观,有自动安全保护功能,在设备

上配置相应的在线测量、变送装置后,可实现闭环自控;

(6)制造、维护成本较低;
(7)使用可靠,寿命长。

2.2

设计制造中的注意事项

为满足以上要求,除要合理选择可控挠度辊的工作机理

和结构特点外,在具体设计、制造中应注意以下若干事项:

(1)随着全幅可控挠度辊内支承数量的增加和支承间距

的缩小,在一般造纸辊筒设计中,可忽略不计的纵向剪力挠度

和横向弯曲挠度,与纵向弯矩挠度相比显著增大。在辊壳结构
优化、挠度计算和操作控制时,仅按传统方法计算纵向弯矩挠
度的误差很大,应将其纵向弯矩挠度、纵向剪力挠度和横向弯
曲挠度组合起来计算,才能达到要求的精度;

(2)由于辊壳支承间距的缩小,在正常工作时,辊壳的横

向弯曲应力将取代纵向弯曲应力,成为决定其截面尺寸的主

要因素,辊壳设计的强度条件应按三向正应力和剪切应力强

度理论进行计算,才能保证其安全可靠的工作;

(3)静压支承的大小和布置应经计算机优化,并在结构上

采用机械引导、液压自定位和分路自控装置,以保证其稳定、
良好的工作;

(4)为尽可能缩小造纸可控挠度辊的截面尺寸,提高性

能,增加寿命,

应采用高强度材料和先进的处理工艺进行制作;

(5)要重视提高辊壳内外表面和轴承的加工精度,进行精

确动平衡,配好液压、气动、电气、计算机系统和在线测控仪
表,以满足造纸可控挠度辊的高精度工作要求;

(6)为保证造纸可控挠度辊的可靠工作、便利操作、直观

显示和联机自控,按照目前的市场供应条件,要配用高质量进

口液压、气动、电气、计算机关键件及在线测控仪表,结合可控
挠度辊和配用主机的工作要求,开发相应的操作控制、仿真显
示和安全保护软件。

3

市场上普遍使用的三代可控挠度辊

在国内,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浮动辊、CC 辊以及分区

可控挠度辊,这些都是应用辊内液压加压点原理,它们分别采

用辊壳上下油腔点的静压差,辊壳内长条形动压支承和辊壳

内排成一列数十个静压支承点结构,来调节控制辊壳点挠度。
分区可控制挠度辊,由于其原理上的分区可控性,使宽幅高速

纸机的横向水分得以保持均匀,横向辊面各点线压得以实时

控制,其还可对辊面进行对称、不对称、整幅或局部的调节,此
调节控制精度高,可有效地提高纸张的质量控制。但其结构和
控制系统复杂,价格昂贵。

3.1

浮动辊(第一代可控挠度辊)

浮动辊由德国的 Eduard Kusters 公司开发,辊壳与芯轴之

间的空隙被两边轴向密封条和两端面密封条分隔成一个压力

油腔和一个回油腔。辊壳的两端通过滚动轴承支承在芯轴上,
两轴承之间幅宽上受压力油均匀作用,悬浮在芯轴上旋转,调

节两油腔的压差即可调节辊壳挠度,从而抵消挠曲变形,调节

辊间线压。其缺点是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密封困难,能耗高,且
只能进行辊面整幅挠度的对称调节,适用于幅宽 4m 以下的压
辊。上世纪 70~80 年代,上海有厂家尝试自行仿制,开发了 3
根浮动辊(如图 3 所示),但最终由于表面精度问题与密封问
题未能解决,均告失败。

3.2

CC 辊(第二代可控挠度辊)

CC 辊由美国的 Beloit 公司开发,

两端通过滚动轴承支承,

中间幅宽支承在装于轴芯中活塞腔内的长条形活塞顶板上,

使用静压支承结构,改变活塞腔油压,即可调节辊壳内表面压

力,从而抵消两辊挠曲变形,调节辊间间距与线压。缺点是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B

D

E

N

M

D′

A′

9′

4′

5′

图 1

中固可控挠度辊

出油

进油

出油

进油

图 2

全幅可控挠度辊

图 3

浮动辊

A

B

C

D

低压区

高压区

进油管

进气管

回油

液压油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