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010 年第 2 期

・ 31 ・

玉米烹调淀粉,30mL 去离子水,控制一定温度范围内
搅拌;另在一小烧杯中加 10mL 去离子水,2.3g30%

NaOH 溶液和醚化剂 2.0g,

搅拌溶解并冷至 25℃左右,

然后加到淀粉水溶液中搅拌,

搅拌时间 3~12h,反应完

毕后冷却到室温,

真空抽滤,

并用 95%乙醇洗涤 3 次,

滤液回收。在该条件下,产物的取代度为 0.0683,反
应效率 88.8%。

湿法制备阳离子淀粉的反应条件温和,生产设备

简单,但其弊端也不少。阳离子化试剂一般采用环氧

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或者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
化铵(CTA),在制备阳离子淀粉时必须经纯化处理,否
则残余的环氧氯丙烷与副产物影响产品的质量;

后处

理过程中需大量溶剂洗去盐类,造成淀粉、试剂的流

失,

因此湿法有逐渐被干法取代的趋势。

1.2 干法制备

干法是继湿法之后发展的一种新工艺,一般是在

少量水或有机溶剂中加入某种特定的阳离子化试剂,

使之与淀粉反应而制得。其制备步骤是:

搅拌混合→

反应→中和→洗涤→过滤→干燥→粉碎→过筛。马

冰洁等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

化铵为醚化剂,干法制备了季铵型阳离子淀粉,研究

了氢氧化钠用量、醚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

含水率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在淀粉用量 10

g、醚化剂用量 1.16 g 时,最佳制备条件为氢氧化钠

0.123 g、反应温度 80℃、反应时间 3h、含水率 5%;

条件下,

取代度为 0.070,反应效率为 69.7%。

干法制备工艺中的阳离子试剂不需精制,

多余副

产物可由干燥除去;

不必添加催化剂和抗胶凝剂等。

工艺简单,基本无三废;反应周期短。缺点是反应转

化率低,

因是固相反应,

对设备工艺要求比较高,

同时

反应温度高,

可能造成淀粉解聚变色而影响产品质量。

1.3 微波法制备

微 波 是 一 种 高 频 波 段 电 磁 波,频 率 为

300MHz~300GHz 之间,它具有高效、节能、清洁等特

点。近年来,研究者将其用于化工反应中,并发现微

波对于许多的化学反应体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促进

和改善作用,

微波法用于阳离子淀粉的制备是近年来

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如刘亚伟等以玉

米淀粉及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用微波

作为加热方式,研究了 CHPTMA 用量、NaOH 用量、
加水量、

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等因素对产物取代度的

影响,

确定了最佳的条件:

微波时间 70 s、微波功率为

300 W、

醚化剂用量为 3. 80 ml、碱用量为 1.10 g、加水

量 0.95 ml,此时制备产品取代度可达 0.34。

近年来,

有很多研究者在干法的基础上采用微波

辐射合成阳离子淀粉,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微波辐射

反应转化率高而快速,

原始方法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

的时间,

微波法只需要几分钟即可。微波制备氧离子

淀粉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于规模化工业化

生产。

1.4 其他制备方法

阳离子淀粉近年来的研究主要是开发新型阳离

子化试剂、改进催化剂和提高产品的取代度等,从而

提高阳离子淀粉的应用性能。在此基础上,

新的制备

方法不断被开发出来。如 Kaki Jouko 采用胆碱的衍
生物醚化剂来制备阳离子淀粉。

阳离子淀粉制备还有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如刘

祥义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技术,以淀粉为原料,与疏水

单体丙烯酸十八酯(OA)阳离子化试剂[二甲基二烯丙
基氯化铵 (DMDAAC)] 及丙烯酞胺 (Alw) 进行接枝共
聚,

制备疏水缔合型阳离子淀粉。

此外,

刘军海等采用流态化技术制备了阳离子淀

粉,

并考察了流化床的空气流量对床高、

压降、

取代度

及反应效率的影响,

探讨了流态化造粒过程及其对淀

粉制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物料含水率 20 %、

空气流量 10 m

3

/ h、

滴加液(水)速度 115 g/ min、反应温

度 65℃及反应时间 180 min 的条件下,制备的阳离子
淀粉取代度可达 0.25,反应效率 67 %。可以相信,随
着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展开,

将会有更多更好的制备

方法被开发出来。

综上所述,生产阳离子淀粉的原料不同,直链淀

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不同(一般地,淀粉中支链淀粉

含量(质量分数),木薯为 17 %,土豆为 20 %,小麦为

25 %,

玉米为 24 %) ,影响阳离子淀粉的使用效果;阳

离子淀粉的制备工艺、

取代度、

取代基的不同,

也对阳

离子淀粉的使用效果产生影响。同时,

阳离子淀粉的

使用必须与合成工艺相结合,

选择合适的添加点和添

加量,并与其它助剂要有很好的“配合性”,以便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