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碱液在纵向和横向上的扩散几乎一样

, 因而浸透

速率相近

[ 2]

2  洗涤过程中胶体化学理论的应用及实践

从胶体化学的观点来看

, 纸浆与废液组成的

是一种液态非均相系。由于含水纸浆与黑液的密

度相差较小

, 往往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过滤是

利用有许多毛细空道的浆层作介质

, 在浆层两侧

压强差的推动下

, 使洗涤液与悬浮固体 ) ) ) 纤维

分离。扩散过程为物质的传递过程。纸浆的扩散
洗涤即是利用浆中残留废液浓度大于洗涤液的浓

度的差别

, 使纤维壁内外废液中的溶质分子自动

移向水中

, 水分子也向纤维运动以进行置换, 这就

是分子扩散作用。

3  漂白过程中胶体化学理论的应用及实践

从胶体化学的观点来看

, 漂白过程是漂白剂

离子通过化学作用除去木素或破坏其中的发色基
的过程

[3]

。现代漂白是多段漂白

, 每段使用不同

化学品和技术条件

, 每段之间一般都带有段间洗

[4]

。氯化

( C) : 在酸性介质中与元素氯起反应。

碱处理

( E) : 溶解掉与烧碱(NaOH) 起反应的产物。

二氧化氯

( D) : 在酸性介质中与二氧化氯( ClO

2

) 起

反应。氧化

(O) : 在高 压下于碱性介 质中与分子

氧起反应。次氯酸盐

( H) : 在碱性介质中与次氯

酸盐起反应。过氧化氢

: 在碱性介质中与过氧化

氢起反应。臭 氧

( Z) : 在酸性介质中 与臭氧起反

应。漂白流程的前期 阶段主要是脱 除纸浆的木
素。这部分漂白流程可作为蒸煮脱木素过程的继

续。一般说来

, 明显的增白作用只发生在脱除残

余木素之后

[5]

4  抄纸过程中胶体化学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从胶体体系方面认识造纸化学较为容易

, 例

, 大多数胶体体系可分成疏液的和亲液的两种

体系

[ 6]

, 下面是这两种体系的主要特性。

疏液系统的特性

: ¹ 粒子的悬浮- 非溶液体

; º 溶剂和粒子间的吸引力或亲和力较小; » 体

系不稳定导致聚集

; ¼ 界面存在有强烈地影响体

系行为的粒子和悬浮介质。

亲液系统的特性

: ¹ 高分子的真溶液或者小

分子的聚集

; º 溶剂和离子间的强烈吸引; » 粒子

与介质间无真正的分解面。

如果分散介质是水时

, 可相应的称其为疏水

和亲水胶体体系

[6]

。由于造纸体系的分散一般是

在水介质中进行的

, 所以造纸系统中的分散胶体

体系也可称为疏水体系和亲水体系。
4. 1   造纸湿部胶体体系的特性

下面列出 了造纸湿部中 一些典型的 胶体体

系。

疏水胶体体系

: ¹ 分散在水中的颜料; º 分散

在水中的细小纤维

; » 分散在水中的松香胶粒; ¼

分散的松香施胶液。

亲水胶体体系

: ¹ 溶于水的淀粉; º 溶于水的

胶粒

; » 溶于水的半纤维素; ¼ 溶于水的表面活性

剂、

分散剂、

湿润剂

; ½ 溶于水的助留剂、助滤剂以

及成形助剂。

其中有两种亲水胶体是非常重要的

, 第一种

是助留剂和助滤剂、干强剂和湿强剂

, 它们会影响

亲水物质的行为。第二种则是缔合化合物如湿润
剂、

表面活性剂、

消泡剂和分散剂。

一般造纸系统中

, 色料和细小纤维与水是可

湿润并可作用的物质

, 但实际上, 细小纤维表面通

常被覆盖着一层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形成的凝胶。

即使是松香粒子分散后与水反应达到一定的程度

也是不可能形成非常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的。

对此问题的另一种看法是对单个粒子也可湿

, 在其表面上可吸附一定的水, 但它仍然是具有

疏水特性的分散体系

[7~ 8]

4. 1. 1   疏水分散系的稳定性

疏水分散系的研究主要是讨论它们回复到平

衡聚集状态时的速度

, 以上列出的所有疏水胶体

体系在造纸过程中都会变回到聚集状态。实际生

产中

, 造纸工作者非常希望能控制这种胶体的聚

集过程

, 以便能使各种物质在纸页中均匀地分布,

并且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在纸页中

, 如果不能很好

地控制这种胶体体系的聚集过程

, 就会导致纸页

质量降低

, 以及产生沉淀等问题。疏水胶体分散

系的稳定性通常用保持分散的能力来表示

, 以及

通过胶体粒子从液体 中沉淀出所用 的时间来测

量。这种相分离也许是由于原分散粒子因重力沉
降而变成更大的聚集体。疏水胶体聚集机理的主

要类型包括

:

凝聚

: 胶体悬浮液在盐和低分子质量、高电荷

12

造纸化学品

  200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