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 &’$( )*% &)(+# ,"$- ./ 0"- .

化学品天地

!"#$%&’()

用我们的智慧

绿化生命长城

123/ 4 5326278

道纯化工

硫酸盐组成复合引发体系后,

9+

7:

引发产生的

9+

2:

可被

;

.

<

6

.4

氧化为

9+

7:

,实现

9+

7:

=9+

2:

=9+

7:

循环,既能保证

9+

7:

引发的高接枝率,又能减少

9+

7:

用量。该体系引发

淀粉与烯类单体接枝共聚,产物结构与

9>0

单独引发

得到的接枝物相似,接枝效率比

9>0

单独引发略低,

但远远高于

;

.

<

6

.4

单独引发的结果

3?8]

*+,+,

过氧化氢(

@

.

<

.

)复合体系

@

.

<

.

受热分解可以产生

@<

・自由剂,但活化能较高

..1 AB C D"$

很少单独用作引发剂。一般与还原剂组

成氧化还原体系,

@

.

<

.

=E+

.:

@

.

<

.

=FG

(硫脲)、

@

.

<

.

=9;

.

等,前者活化能较低(约

71 AB C D"$

,使接枝反应易于进

行,

且价廉无污染。后者引发淀粉与

>H

接枝,

反应温度

低,

聚合速率较快,

接枝率及接枝效率较高

/1?//]

*+,+-

高锰酸钾(

IH*<

7

)体系

IH*<

7

不能单独作引发剂,与酸组合后能形成有

效的引发体系,可以引发淀粉与

>H

接枝共聚

/.]

。酸

是有效的催化剂,常用的有草酸、柠檬酸等。

*+,+.

过渡金属

/

乙酰丙酮配位化合物

铜、锰、铁等过渡金属的乙酰丙酮(

)J)J

)配位化合

物是一类令人注目的新型引发剂,已广泛用于羊毛等

天然大分子的接枝反应。对于引发淀粉与丙烯酰胺接

枝,

H*

)J)J

2

活性最好

/2]

*+,+0

过硫酸盐

过硫酸盐单独作引发剂效果不好,通常与还原剂

(如

0)

.

;<

2

0)

.

;

.

<

2

FG

等)组成氧化

=

还原体系使用

/7]

或与

9>0

组成复合引发体系。

*+-

反应的影响因素

影响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的因素很多,主

要有淀粉的种类及用量、是否糊化、引发剂种类和浓

度、单体浓度与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等

/.,

/5?/6]

*+-+*

淀粉的种类及用量

淀粉以团粒形态存在,不同种类淀粉团粒大小相

差很大。选用不同种类的淀粉,不经过糊化而直接与丙

烯酰胺接枝共聚,结果表明:粒径最小的稻米淀粉反应

最快;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粒径相近,反应速度也接

近;它们都远远优于粒径特别大的马铃薯淀粉。这是因

为未糊化的淀粉接枝共聚主要是在淀粉表面进行,粒

径小的淀粉,表面积大,反应速度就快。

随着淀粉用量的增加,接枝率和反应速率增加;当

达到一定值时,接枝率反而下降;而支链分子质量则随

淀粉用量的增加一直下降。

*+-+,

淀粉是否糊化的影响

淀粉糊化后,团粒结构解体,充分润胀和水合,分

子链伸张,与丙烯酰胺接枝反应的活性位置多而均匀。

因此,初期的接枝聚合速率大,接枝率高,但聚丙烯酰

胺支链的分子质量较低。未糊化的淀粉,由于大部分分

子紧闭在团粒结构内部,与丙烯酰胺接枝聚合活性点

少。因此,初期的接枝聚合反应速度慢,接枝率低。但

是,淀粉的团粒表面对丙烯酰胺有很大的促进能力,加

上后期凝胶加速现象的出现,所以得到的聚丙烯酰胺

有较高的得率和分子质量。

*+-+-

引发剂种类和浓度

引发剂种类对接枝反应影响较大,也特别复杂,不

同的引发剂体系对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的接枝率、接枝

效率和支链分子质量有不同的影响。不同引发体系的

比较如表

/

所示。从表

/

可以看出,以硝酸铈铵为引发

剂,进行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聚合,接枝率、接枝效率

和单体转化率都较高。

引发剂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可使接枝率和接枝效

率升高,

超过一定范围,

接枝率反而下降。这可能是引发剂

浓度的提高,

使聚合体系中活性中心过多,

导致淀粉大分

子自由基的终止,

使接枝率下降。但聚合速度一直增大。

*+-+.

单体浓度与配比

通过正交试验的研究方法,发现在影响接枝反应

的众多因素中,单体浓度对接枝百分率的影响最为显

著。在试验范围内,单体浓度增加,使淀粉自由基与单

体结合的几率增加,每个接枝链上平均单体数也增加;

当单体浓度继续增加时,单体

C

淀粉的比例增加,使单体

发生均聚反应的几率增加,从而导致接枝效率的下降。

*+-+0

反应温度和时间

对于不同的引发体系及试验条件,有着不同的反

应温度。淀粉的接枝共聚的反应温度一般在常温

?61 K9

之间,通常接枝率与温度之间呈峰值曲线关系,存在最

佳聚合温度范围(例如,在以

9>0

为引发体系,淀粉

=

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最佳温度在

L1?31K9

之间)。这

是因为,一方面升高温度,引发剂的分解速度增大,链

引发及链增长反应均加快,所以接枝率上升,

曲线上升 ;

另一方面,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均聚反应、链转

移及终止反应加快,所以接枝率降低,曲线下降。

随着时间延长,单体浓度、引发剂量以及淀粉上接

!

不同引发体系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

@

.

<

.

4E+

.:

@

.

<

.

4FG

IH*<

7

9>0

接枝效率 C M

3.

38-6

8.-5

接枝率 C M

//7

/21

/61

/6.

单体转化率 C M

N86

N86

N86

N86

2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