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艺 )和化学条件 (胶体失稳、电荷失去平衡、生产条
件变化等 )下, 细小 胶粘物颗粒重新絮聚或溶解物
和胶体物重新聚合形成的胶粘物。值得注意的事,
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很多化学品也有可能形成

二次胶粘物, 即再生胶粘物。

1. 3 按来源 可分为: 自 然类胶粘物 ( natura l stick-

ies) 和人工合成类胶粘物 ( synthetic stickies)

自然类胶粘物是指脂肪酸 ( fatty acids)、松香酸

( rosin ac ids)、脂肪酯 ( fatty ester), 自然类胶粘物多

出现在一次纤维的抄造中和木材的制浆中。

人工合成类胶粘物: 伴随废纸一同进入纸浆抄

纸系统中的胶粘物, 废纸中原生胶粘物多属于人工
合成类胶粘物。

2 胶粘物的形成与危害

2. 1 原生胶粘物的产生与危害

当制浆工艺流程中关键设备、关键工艺参数变

化以及原材料的质量出现大幅度的波动而操作人员
没有及时发现或控制, 则可能形成纸面大量的胶粘
杂质 ( tacky particle), 造成成 品质量下降。因此定
期检查筛选净化设备的状况, 如压力筛筛缝是否变
形; 波纹是否磨损; 转 子与筛鼓的间隙 设置是否合
适; 热分散效果等等。当设备出现不良状态时, 则很
有可能出现胶粘杂质, 而杂质一旦进入成浆池则很
难在流送系统中被除去, 即使可能除去, 那么造成的
浪费也是巨大的, 在预防胶粘物出现时, 原材料质量
的监控以及原材料的合理搭配也尤为重要。如果原

料中杂质含量超过设备处理能力, 那么或者造成设
备堵塞; 或者造成成纸质量下降; 或者为防止以上问
题的出现加大各压力筛的排渣造成纤维流失。

2. 2 二次胶粘物的产生与危害

一般来说, 二次胶粘物多在纸机湿部产生, 简单

描述即是细小胶粘物的重新絮聚。包括胶粘物自身

由于力的平衡被破坏造成的絮聚; 也有胶粘物通过
系统中化学品的中介与毛布、

成形网结合; 还有自身

的沉积等等。影响二次胶粘物产生的因素有: 浆料
的质量与性质、

纸机的一次保留率、

系统温度、pH 值

变化、纸机白水封闭循环程度、化学品的使用方法及

使用工艺、

损纸的使用等。

二次胶粘物对纸机的抄造有较大的影响, 将直

接影响纸机的运转率, 严重时将直接导致纸机停机,
主要表现在:

较大的油墨团沉积在成型网上, 并堵

塞网令纸页脱水不均, 严重时造成纸页破洞, 体现在
纸板上则有透光点, 这时就必须停机进行清洗;

者沉积在毛布上, 影 响毛布滤水性能, 使透气 度下
降, 造成纸页压溃, 为了顺利生产, 节约蒸汽用量, 需
增加毛布的清洗工作和清洗时间;

或者沉积在干

网上降低干燥效率;

3 胶粘物的控制方法与控制机理

根据胶粘物的来源, 形成机理的不同, 去除方法

也不相同。但最关键、最有效的方法是机械物理方

法。

3. 1 原生胶粘物的控制方法

相对二次胶粘物而言, 原生胶粘物的控制方法

和控制机理较为简单, 去除效果较明显, 而且见效较
快。采用机械物理方法, 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精良
的筛选设备可很好的去除。目前有两种方法:

分散法, 先将经过除杂的浆料浓缩至 30% 以上然后
分散以利于加热时热量的传递, 通过热分散机将原
生胶粘物加热至 95 以上进行揉搓, 将大粒的胶粘
物尺寸减小至不影响产品质量为止, 使用该法控制
胶粘物, 胶粘物仍然存在于浆料中, 只是尺寸变化;

去除法: 采用高浓碎解和筛选, 低浓筛选和净化,

整个流程中的筛选设备压力 筛的工艺参数最 为关

键, 目前针对未脱墨浆, 0. 15mm 筛缝的波纹压力筛
可以有效的去除原生胶粘物, 基本不会对产品质量
造成影响。 0. 15mm 以下筛缝的波纹压力筛则很少
用于未脱墨浆的净化, 0. 10mm 筛缝的波纹压力筛
则多用于脱墨浆的净化。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 该类原生胶粘杂质的去除

基本上完全靠机械设备除去, 一般的湿部化学品很
难达到去除效果。同时也是不经济的。

3. 2 二次胶粘物的控制方法和控制机理

由于形成二次胶粘物的因素较多, 相互影响, 而

且形成机理各不相同, 因此控制方法也有多种。有
时在纸机湿部往往同时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控制和预

防, 控制效果不明显, 往往需要一个生产周期的时间
去评价, 而且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
更好的了解控制机理, 我们以油墨为例进行重点介
绍。

3. 2. 1 油墨的组成与分类

油墨是作为分散相的颜料和作为连续相的连结

料组成的一种稳定的粗分散体, 其中颜料赋予油墨
以颜色, 连结料则提供油墨必要的转移传递性能和
干燥性能。色彩性能、

流动性能、

干燥性能是油墨最

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性能; 当然不同类型的油墨其组
成差异很大, 多类油墨的差异主要是连结料的组成

51

P aper Sc ience & T echno logy

2005 V o.l 24 N 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