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 1  稳定塘处理工艺

稳定塘是由若干自然或人工开挖的池塘组成,通过塘内的藻、菌、浮游水生

物的综合作用达到净化污水,其出水水质较好。Bonomo 等在研究浮萍稳定塘
系统处理村镇或社区污水中,发现 TSS 去除率可达 80 % ,COD 去除率大于 75 
% ,但气温下降,COD 去除率降到 60 %[4 ] 。

在传统基础上改进的高效藻类稳定塘比传统的稳定塘有更多的生物,并增

加搅拌装置,促进污水混合;调节塘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及水温和水质,
从而提高有机物、氮和磷的去除率。高效藻类稳定塘受光照、温度、水深和塘内
流速的影响大。黄翔峰等认为冬季污水停留时间是夏季的 2 倍,夏季最适宜的
水温为 18~25  ,

℃ 并且较高的流速能提高去除效果。设计水深时,需考虑光照,

更多的光透入池底,有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提高 TP、磷的去除率[5 ] 。何少林
研究发现塘内 p H 值和叶绿素 a 浓度共同决定磷酸盐的去除效果,同时叶绿素
a 又影响 p H 值,但是当 p H 值达到 8. 0 时,磷酸盐的去除率下降到 26 %[6 ] 
。常通过采取光照、水温、搅拌来稳定池内 p H 值,达到稳定的磷酸盐去除率。

2. 2  人工湿地处理工艺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在人工铺的基质上种植芦苇、大麻、香蒲、凤眼莲等水

生植物,利用湿地构成的土壤、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共同过滤、吸收污染物的
工艺。按植物类型有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按照水流形式分为表面流湿地、替流
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

湿地的基质、植物和水中微生物是净化污水的主体,植物起消耗营养物质

和输氧的功能。付融冰等发现有植物的人工湿地的硝化能力明显高于无植物的
人工湿地[7 ] 。袁东海等人发现植被在人工湿地 COD 去除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石菖蒲植物达到 80. 46 %;灯心草为 75. 53 %;蝴蝶花为 70. 50 % ,石菖蒲植
物人工湿地总氮平均去除率为 77. 77 %; 灯心草为 71. 17 %;蝴蝶花为 66. 
38 %[8 ] 。付融冰等人发现芦苇湿地对 TN 的去除略好于菖蒲湿地[9 ] 。刘超
翔等人发现茭白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强, 芦苇具有较强的输氧能力,两者混种能
提高 BOD 和氮、磷的去除率。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很好[10 ] 。李旭东
等人发现砾石潜流湿地氮去除率可达 60 % ,磷去除率达 70 % ,且认为沸石潜
流湿地适宜用于氨氮含量高的污水;砾石潜流湿地适宜用于处理磷含量高的污
水[11 ] 。

2. 3  土地处理工艺

在人工控制下,污水经过土壤- 植物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的处理,达到

净化的效果,是无动力处理工艺。我国现有的工艺有快速渗虑处理系统、地下渗
虑处理系统等。快速渗虑处理系统是使渗透性好的土壤处于周期性的淹没和干
旱的交替状态,使污水经历厌氧和好氧处理的一种处理工艺。具有较好的氮、磷
去除率。何江涛等人研究此系统的处理效果,发现 COD ,BOD5 去除率可达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