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为明确子宫出血的病理类型 ,

 

行诊刮或宫腔镜检 查,而其中子宫内膜无病变和良性病变

 

患者均无 需急于行诊刮术.

    3.3 B

 

 

超检查监测子宫内膜对子宫内膜癌的筛 查作用 对于怀疑有子宫内膜癌的妇女

 

 

诊断最有效的 是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但由于患者多数年龄偏 大,加之持续或不规则出血,
身体虚弱、耐受力差, 

 

不易承受刮宫和宫腔镜检查。如何提高对子宫内 膜发生改变时的认

识,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干预,  

减 轻患者的痛苦及个人、社会的经济负担,

 

是目前要 求解决的

问题。B

 

 

超作为一项无创伤性检查起到 一定的作用。对声像图表现复杂、特征不明显又 不

 

宜行诊刮的出血性疾病进行诊断性治疗的过 程,B超不仅可清晰地观察到宫腔内病变情况,

 

能 清楚、连续地观察病变组织的发展、变化情况,  

判 断治疗效果,同时对判断肌层浸润有重

 

要的参考 价值,其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6.96%和97.

    87%,可帮助临床医师尽早明确诊断,

 

减少误诊 误治和患者痛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但当子宫内膜发生病变时,

 

内膜可呈现增厚、回声不均质、外形不规整或有渗液等现象。

 

 

子宫 内膜病理状态下的厚度明显大于生理状态下的厚 度,尤其是子宫内膜癌,其内膜增厚
最为明显,  

 

也 就是说内膜越厚其病变可能性越大。内膜厚度仅 提示病变存在的可能性,要鉴

 

 

别病变的良恶性则 需要要根据内膜形态、回声特点及内膜与肌层间 的关系等具体表现综

 

合分析。一般良性内膜病变 的回声多为均质性,

 

其中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 殖症的回声

类似于正常绝经后内膜,

 

内膜与肌层 界清,衰减晕存在;

 

子宫内膜息肉表现为宫腔内可 见不

均匀的低回声或稍高回声区域,边界清晰,  

与 肌层界清;内膜恶性病变多为内膜明显增厚:声

 

 

像 图表现为宫腔线紊乱或宫腔内可见不规则增强或 减弱回声区及不规则液性暗区等情况,

 

边缘不整 齐,呈团块状、乳头状或结节状改变,

 

局部血运丰 富,RI降低[2-3].

    对于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

 

应行诊刮或宫腔 镜检查,这与Garuti等[4]的观点是一致的。子

 

宫 内膜厚度<5 mm,

 

组织学检查为癌的病例虽然 也有报道,但大多数子宫内膜癌超声下显

 

示子宫 内膜增厚;但子宫内膜厚度<5 mm

 

对于排除严 重的子宫内膜疾病是比较可靠的,这

 

与李书娴 等[5]的研究结果相同。B

 

超为围绝经妇女子宫内 膜的常规检查仪器。对于绝经后

子宫内膜厚度> 5 mm者,尤其是厚度>8 mm者,

 

分段诊刮或宫 腔镜检查是必需的。子宫内膜

厚度>5 mm, <8 mm患者,在以后的1年内的随访是必不可少的, 如发现子宫内膜继续增厚,则
需行进一步检查,  

这 样既可及时发现子宫内膜的异常,

 

又可避免不必 要的诊刮.

    3.4

 

 注意事项 子宫内膜变化是复杂的,

 

其超声图像与多个 因素有关,单纯以厚度这一单

 

一指标来评价有否 内膜病变面临一些不足,

 

使这项敏感性极高的诊 断试验阳性预测值较

低,

 

一些患者遭受了不必要 的痛苦.

    

 

由于诊刮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黏膜下肌 瘤有很高的漏诊率 ,针对患者子宫内膜千

 

变万化 的改变,

 

超声诊断内膜病变的标准也应从单纯厚 度改变到结合内膜形态的变化上 ,

 

这样结合其他 因素,对临床有更大的指导意义。因此,B

 

超检查 若发现增厚的子宫内膜而诊

 

刮为萎缩型子宫内 膜,应考虑到内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的可能.

    本文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46例患者中, 5例内膜回声强度均一,其中1例为不典型增生.

    例数虽然不多,

 

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超声有时很 难将增生期内膜与不典型增生或沿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