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010

3

月第

17

卷第

9

工作探讨

中国当代医药 CHINA MODERN MEDICINE

麻醉深度监测仪作为新的一项临床麻醉监测技术已在

我国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麻醉,可以说在麻醉领域又算得
上一个新的突破。 它不但指导麻醉医生较好、较平稳地控制
麻醉深度,更好地是能及时反应患者的意识程度,这对在全
身麻醉中使用麻醉药物和倡导平衡麻醉提供有利依据,而且
更重要的是对麻醉引起的术中知晓和苏醒延迟有更好的预
防作用,其作用在现阶段还无法用其他仪器来替代。

1

全身麻醉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 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

种疾病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位居内
科疾病前

3

位;而创伤,腔镜也已成为外科发展的前沿,特别

是复合伤、多发伤越来越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麻醉学作为

20

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年轻学科, 历史也附予了它特殊的
使命。 它的快速发展为外科手术的前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全身麻醉作为重大疑难手术麻醉的首选,其比例在各

种麻醉中也逐年增加。 当然,由它所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也在增多,如:呼吸道梗阻,呼吸抑制,低血压与高血压,心肌
缺血,体位的变化,呕吐及术后肺部感染,恶性高热,术中知
晓和苏醒延迟等

[1]

在这些并发症中,前面

7

个并发症可以

说,通过几代麻醉人的努力,已经降至很低,而最后一种并发

症在一些中小型医院的麻醉科,却有些忽视。 那么怎样避免
这一并发症的发生呢? 这不仅成为麻醉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同时也是许多患者极为关心的问题。减少或避免这些并发症
以往可以通过严格的术前准备,详细的体格检查,根据个体
差异不同的原则,分别制定出既安全又合理的麻醉计划 ,同
时采用先进的仪器,已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提
高了麻醉成功率。

2

麻醉的理想状态

近年来,随着新的麻醉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于现代麻醉

观念已经不仅是局限于无痛、肌肉松弛和意识消失等传统认
识,而要求临床麻醉尽可能达到较为理想的麻醉状态 (理想
麻 醉 状 态 是指 无 意 识 、无 知 晓 、无 术 后 记 忆 、抗 伤 害 刺 激 发
应、抗逃避反射抑制适度)

[2]

所以,麻醉医师除要求保障患者

安全及手术顺利进行外,还要尽可能有效调控机体的应激状
态,维护重要生命器官和系统的功能,阻止原发病的发展以
及消除麻醉手术的恶性刺激对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3]

么术中知晓这一全麻并发症,比其他并发症显得更突出 ,它
可给因手术而要实施麻醉的患者带来近期乃至长期的不良
影响,包括:恶梦、失眠、恐惧、幻觉重视、创伤性精神紧张等,
有的患者甚至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有些甚至创伤后出现精

麻醉深度监测在全麻中的应用价值

熊晓炜,骆筱波

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浙江杭州

310051

[

摘要

]

在临床麻醉中,全身麻醉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因其对患者呼吸系统的管理相对稳定,而且术中意识消失,不仅

大大减少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慌担忧心理,同时也为外科手术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术中麻醉安全保障 ,越来越多地
被手术患者和外科医生所接受。 但近年来也发现全麻患者术中知晓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且给一些患者带来伤害,
这就紧迫地要求麻醉医师在术中对患者的麻醉深度作出准确分析,尽最大可能地减少术中知晓。

1997

年美国批准

脑电双谱分析仪用于临床,它不仅很好地监测患者的意识程度,而且有效地减少患者术中知晓率和苏醒延迟率,为
实现理想的麻醉状态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大大提高了麻醉手术质量。

[

关键词

]

全身麻醉;意识消失;术中知晓;听觉诱发电位;麻醉质量

[

中图分类号

] R614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674-4721

2010

03

c

-134-02

的临床护理技术、抢救技术及先进的检查技术。 儿科护士必
须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巧 ,必须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

2.5

身体素质方面

儿科工作繁杂琐碎,工作量大。 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条

件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种护理
问题,护理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2.6

沟通能力方面

儿科护士要不断与患儿及家长交流信息,全面了解患儿

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情况,关心体贴患儿,耐心解答患儿提出
的各式各样问题,并尽量在不违背医疗原则的情况下 ,满足
患儿的身心双方面需求,灵活、多样、恰如其分地与患儿及家
长沟通。 帮助患儿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早日恢复健康。

2.7

法律知识方面

患儿疾病治疗效果好坏,护理操作是否规范是患儿家属

最敏感和关心的问题。 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护理人员
应主动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医患双
方的合法权益

[2]

观注媒体法律栏目有关医疗纠纷案件的报

道。 在工作中养成及时、客观、真实、规范地完成护理记录的
习惯。 儿科患者大多叙述问题不全面、不彻底、不细致

[3]

进行

某些治疗和护理时,难免患儿家属不在场 ,这样患儿家属可
能在有关方面无端怀疑,可以拿出护理记录作为依据,来平息
针对性的事件

[4]

[

参考文献

]

[1] 姜小鹰.护理管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9.

[2] 葛秀春.护 理 人 员 的 法 律 责 任 和 风 险 防 范 措 施[J].护 理 研 究 ,2004,18

(124):2238.

[3] 陈 建 春.儿 科 护 理 安 全 隐 患 与 对 策[J].护 理 实 践 与 研 究 ,2009,6(22):

83-84.

[4] 张心萍.浅谈儿科护理安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09,1(6):232.

收稿日期:2010-02-24)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