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不同时联合应用孕激素,将有严重内膜增生,甚或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2)他莫昔芬§的应用:他莫昔芬(tam§oxifen tam)有抗雌激素的作用,故被用于绝经后
晚期乳腺癌§患者。在雌激素低的条件下,tam 又有微弱的类似雌激素的作用,故长期服
用 tam,也可使子宫内膜增生。cohen(1996)报道 164 例绝经后服用 tam 者,有
20.7%发生内膜病变,内膜病变发生率与服用 tam 的期限有关。服用时间>48 个月者,
30.8%有内膜病变,其中包括内膜单纯性增生及复杂增生,并有个别内膜癌,因而,绝
经后乳腺癌患者在服用 tam 期间,应对此倍加注意。cohen(1996)组 12 例乳腺癌在服
用 tam

 

期间,同时用孕激素,全部病例内膜间质有蜕膜变。

发病机制 

1.组织学§分类 以往一般将子宫内膜增生分类为囊性增生、腺瘤§样增生及不典型
增生。1986 年 norris 等结合组织学诊断标准的可重复性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提出了以增生性病变中有无腺上皮细胞异型性作为病变的分类基础,即单纯增生
和复杂增生均无细胞异型性,而具有细胞异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为不典型增生。
腺体结构的形态改变也不相同,单纯增生同时伴有间质成分的增生,复杂增生及
不典型增生的腺体增生更明显,较少间质增生。这一分类见表 1,已于 1987 年被
国际妇科病理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gynecological 
pathology,isgp/who)所采纳(silverberg,1988)。

在名称用语上,旧的分类也不是十分确切。例如 囊性增生 ,其组织学变化不仅
限于内膜的腺体成分,而且病变的腺体也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囊性扩张,因而这一

术语的表达并不十分恰当。 腺瘤样增生 ,不仅在概念上及词义上相互矛盾,组
织学诊断标准也一直不太明确,易于在病理诊断§中造成肿瘤和增生二者之间的

混淆。 非典型增生 的分类名称虽然与新的分类相同,但在组织学的诊断标准上
仍有差异,新的分类是进一步明确为细胞核的异型性改变。
2.病理特点
(1)子宫内膜单纯增生:病变的子宫稍大,内膜明显增厚,有时呈弥漫息肉状。刮
宫物量较大,可混有红色光滑的息肉状组织。镜下病变呈弥漫性,累及内膜的功
能层与基底层,由于间质与腺体同时增生而不表现出腺体拥挤。腺体大小不一,
轮廓较平滑见图 1。腺上皮细胞的形态与正常的晚增殖期相似,不具有异型性。
(2)子宫内膜复杂增生:复杂增生的病因与单纯增生大致相似,但由于病灶呈局
灶性,可能还与组织中激素受体§的分布有关。少数复杂增生可以发展为不典型增
生,从而影响预后。有 1993 年报道的 21 例 40 岁以下妇女的子宫内膜增生中,4
例为复杂增生,均在短期药物治疗§后,病变退缩并先后受孕,足月分娩。其中 3
例产后 2~3 年病变复发仍为复杂增生。随诊 9~38 年尚未见癌变。
病变的子宫内膜可以增厚或很薄,也可以呈息肉状。与单纯增生不同的是,病变
为腺体成分的局灶性增生而不累及间质。刮宫物量可多可少,常混有正常、萎缩或

其他类型增生的子宫内膜。病变区腺体拥挤,可以 背靠背 ,间质明显减少。腺体
的轮廓不规则,或弯曲呈锯齿状,或形成腺腔内乳头。但无腺上皮细胞的异型性
(图 2)。
(3)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的发生与复杂增生相似,但部分病例可以
缓慢发展为癌。在重度不典型增生中,其癌变率可达 30%~50%。
此型增生限于子宫内膜腺体,腺上皮细胞的异型性是诊断的关键。病变呈局灶性
或多灶性分布,其间亦可见正常、萎缩或其他类型增生的腺体。病变区腺体增多,
间质减少。增生的腺体不但轮廓不规则,同时具有腺上皮细胞的异型性,即细胞
排列的极向紊乱或消失,细胞核增大变圆、不规则,核仁明显,胞浆丰富嗜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