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例,占 70%,其中 79 例合并腹膜型及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或盆腔炎症。
  
  2.4 超声检查术前超声 130 例,已婚女性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症 116 例,
符合率 89.23%。
  
  3 讨论
  
  3.1B 超检查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价值子宫腺肌症因子宫肌层存在子宫内膜腺体和
间质,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弥漫病变或者局灶病变,亦可形
成子宫腺肌瘤。好发年龄为 30~50 岁之间,本组病例平均年龄 43.3 岁。主要症状为痛经、月
经异常、子宫增大,部分患者伴有性交痛、慢性盆腔痛和不孕。仅根据症状和妇科检查诊断
准确率不高。本组病例术前经 B 超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症的有 116 例,与术后病理符合率
89.23%。B 超诊断率的高低,有时与 B 超医师的经验有关。但超声检查具有能定位、无创伤
性、可重复并可动态观察等优点,目前可作为子宫腺肌症的首选方法。超声检查可提示子宫
增大、子宫肌层增厚、病变部位为等回声或稍强回声,其间可见点状低回声,病灶与周围组织
无明显界限,子宫腺肌瘤是由于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在肌层生长所致,彩色多普勒可见弥
漫状血流图,故彩色超声较普通超声诊断准确率高。
  
  3.2 血清 CA125 水平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价值 CA125 来源于体腔上皮的表面抗原,
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宫颈上皮、输卵管、腹膜。而子宫腺肌症的 CA125 增多是由肌间异位
的子宫内膜所分泌,异位的子宫内膜有较强的分泌 CA125 的功能,通常是正常子宫内膜分
泌的 2~4 倍[2]。血清 CA125 检查多数可升高,本组病例中血清 CA125 检查 130 例,轻度升高
91 例,占 70%,可见 CA125 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结合临床表现、超声检查及血清
CA125 检查情况,可提高诊断率。
  
  但病理检查仍是金标准。
  
  3.3 继发性进行性痛经在诊断子宫腺肌症中的意义痛经、月经紊乱、经量增多及子宫增
大等是子宫腺肌病常见的临床主要症状。本资料中痛经发生率在 130 例子宫肌腺症患者中
发生率 72.3%,痛经产生的原因可能为异位内膜随卵巢周期改变出血而导致病灶外局部压
力增高,其周围平滑肌组织受到刺激而发生痉挛收缩产生疼痛[3]。Brenner 提出疼痛发生可
能与肌腺症异位病灶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4]。然而有些患者虽有类似病理变化但并无
痛经,本资料中有 36 例患者无痛经,4 例患者甚至无任何临床表现,这一部分症状不典型患
者易被忽视而增加误诊率。
  
  3.4 手术治疗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腺肌症的治疗较困难。子宫腺肌症病灶侵
入正常子宫肌层内,病灶的切除导致部分正常肌层缺失。故妊娠期间因子宫容量减少易导
致流产及早产[5]。子宫疤痕及肌层残余子宫腺肌症病灶,影响子宫张力和强度,易出现子宫
破裂。本组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中,妊娠 5 例,足月妊娠 2 例,自然流产 3 例。
  
  3.5 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虽然在发病机制及组织发生学上不尽相同,
临床上两者常合并存在,本组病例中见合并卵巢及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79 例。药物治疗
虽然可以抑制病灶的生长,减少痛经,但对于病灶周围有纤维性粘连或形成巧克力囊肿时,
药物则难以发挥作用;而手术治疗可以切除病灶,分离粘连,恢复盆底结构,对解除疼痛、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