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山 东 冶 金

2010 年 10 月

第 32 卷

固定资产的大型企业中,却犹如大海捞针。

5)废旧资产处置不规范。很多单位对固定资

产采购、调拨、使用管理很重视,建立了完善的管理
制度,但却不重视废旧资产的管理,认为废旧的固
定资产其价值已在使用中消耗,已无利用价值,不
是管理的重点。在大型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
过程中,形成大量的废旧资产,其残余价值有时可
达几千万元。很多废旧物资的购买单位是个体私
营的物资回收公司,如果处置环节的内部控制薄弱,
缺少相关的相互牵制制度,很容易出现舞弊行为。

6)房地产未确权问题。固定资产中涉及产权

问题的项目主要表现是房产。由于历史原因,办公
用地多采用划拨形式,再加上办证意识淡薄,无论
是正常入账还是账外的一些房产项目存在房产证、
土地使用权证等证照不全的现象,即未做好房产的
确权工作。这些房产长期归企业使用,虽然不存在
第三方对其产权进行要求,但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安
全、完整,这些房产须补办相关证照。

7)闲置资产租赁失控。闲置资产是指不需用

的固定资产,主要表现为闲置房产及设备。有的下
级单位未经批准,私自将自己单位管辖的闲置资产
出租或允许其他人无偿使用,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8)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根据企业规章制

度,企业应该对造成资产损失的责任人进行处罚。
但因责任人往往现任或曾担任过领导岗位,由于人
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
或者根本不处罚,有关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这也是
国有企业监管不力的通病。容易造成有关负责人
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
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

3 固定资产管理优化措施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所以会存在上述种种问

题,很大程度上是历史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
留问题积淀,还有一部分源于现有体制的不完善。
为此,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提
升、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做到“权责分工明确、
管理高效有序、过程公开透明、监督检查到位”。具
体对策如下:

1)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责任。

通常一项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限内要经历转资、使
用、处置(包括出租、出售和报废)等几个环节。涉
及到的职能部门有规划、财务、管理、使用等部门,
各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
有各部门责任明确,才能让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同
时又分工合作。在责任明确的前提下,要明确主管

部门,建立考核机制,以确保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

2)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管理制度。管理的

规范需要制度的完善,因此,规范固定资产报废、处
置管理首先要制定好相应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
的报废、处置需要一定的程序,程序中必须要有相
互牵制和管理层的监督。首先在固定资产的报损
程序中必须要有技术管理部门的鉴定意见,然后报
主管部门批准,大额资产报废、处置,要经一定级别
的管理层授权同意;其次,必须要有适当职权分工,
不能由一个部门包办,特别是废旧资产的销售环
节,更需有效的监督。资产处置一定要本着公开、
公平、公正的原则,宜采取公开招标或拍卖的方式。

3)做好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根据会计制度

规定,固定资产应定期或每年至少盘点一次。但在
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盘点往往因为人员少、工
作任务重而流于形式,这也是账实不符等现象长期
未被发现、整改的直接原因。因此,固定资产的盘
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小处、细节抓起,对发现的
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等历史遗留问题及时进行整
改,使资产的安全、完整得到充分保障,提高资产信
息质量。

4)积极盘活闲置固定资产。为了提高资产质

量,减少资金占用,闲置固定资产应及时处置盘活,
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
可引入资产评估程序,首选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
透明方式,最大限度回收资金。同时,为了提高各
单位处置闲置固定资产的积极性,可采用处置闲置
固定资产效益与考核奖惩方式相挂钩的办法,以努
力压缩闲置固定资产存量。

5)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健全固定资

产日常维修保养制度,探索状态检修机制,实施科
学的维修保养措施,明确设备的责任部门和责任
人,制定出各种机具消耗定额,实行节奖超罚制度,
降低设备利用成本。

6)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要重视对固定资

产的购置、使用、处置、保管等全过程的审计监督,
实现过程控制,以促使企业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内
部控制制度,优化固定资产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
产的使用效益,形成一个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最佳
固定资产规模和结构。

7)强化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督。首先,通过

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
情况,发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其
次,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进行分析考核。通过纵向与以往年度对比、横向与
类似企业对比,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下转第 63 页)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