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建筑文化的碰撞中,要坚持双向交流、以我为主, 洋为中用 ,创作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去

丰富世界建筑文化,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

第二个问题,是建筑要关心人。

  香港回归年有两篇文章。一篇在《同舟共进》第五期上,由毛磊撰写的有关心理辅导的文

——

《握住求助的手》,介绍在中国心理疾病咨询的热线服务;其中有惊人的报道: 中

国从 80 年代开始,传染病率开始下降,心理疾病的病率上升。国家卫生部门由此提出:

我国传统的 生物医学模式 应向 生物 心理 社会学模式 转化,身心问题应成为全社会

关心的首要问题 。这篇文章的结束语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迅速前进,我们
每个人的心灵都要承受社会的紧张刺激或社会心理压力:东西方文化碰撞引起的心理认
知不协调;现代社会生产和家庭劳动的现代化、自动化以及紧张的生活节奏造成的紧张、
焦虑等情绪反应和心理上的不适应;现代社会家庭结构、人口结构、住房结构,都市化生
活带来的孤独感、失落感等,都需要人们具有相当的心理素质,这是我们任何人也无法逃
避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精神健康,而且波及躯体。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

说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健康生存 。

回归年 8

——

月,香港《大公报》载: 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

心理医生在中国渐成热门职

业 执笔的朱奕说: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陈学诗教授告诉记者:如今危害人们健康
最严重的疾病不再是传染病、营养病等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而是与心理、与社会相关的

心生疾病 。

” “

” “

” “

从以上两篇文章的报道看,起码 住房结构 、 都市化生活 和 社会相关 等 硬件 与建

筑师的设计工作扯上了间接和直接的关系;而我们中国的建筑师有多少人有这种意识,

认识认识到他们的设计工作会与 心生 疾病有关系,会与 一个民族的健康生存 有多少
关系呢?在改革开放后带来的竞争中(包括就学、就业、经济等)心生疾病是无可避免的。
随着竞争而来的便是对精神上、心理上的压力、但是,是否等于我们只能跟着一般西方的
社会发展,增加治疗专家,去应付日益严重和普遍的心生疾病呢?建筑师可否在日常生

活的 硬件 上,分担一部分责任,设计能 减压 的人造环境?

虽然我没有出过国,没有真正感受到国外的生活环境,但从报道和其他人发表的文章

与图片中可以感受到,国外发达城市的环境都是如诗如画:碧绿的草坪,湛蓝的天空,
春天盛开的桃花、樱花,广场上的喷泉、雕塑,可爱的鸽子和松鼠,美丽的金门桥,古老

……

而又有艺术气息的小住宅

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城市与建筑中清楚醒目的标志牌、无所

不在的无障碍设施、宽敞明亮的厕所,这虽然不是建筑的主要部分,但在细微末节处,体
现了建筑对人无微不至的关怀。

看过一些人出国回来后发表的文章,其中有几段关于公共设施的内容让我感触很大。
“在国内出差,语言相通,到了陌生的地方也不怕,遇到什么事问一下就知道了。来到

国外,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畅,主要靠眼睛转来转去寻找目标。有时,时间紧迫,匆
匆忙忙,每到一处就想马上知道街区、车站的的名称,休息厅、厕所、小卖部的位置等,美
国这些空港、城市、景点、建筑物内的标志图形比较统一,安放的位置醒目、规范,可一目
了然,少费口舌,少走冤枉路。有些公共设施不但图标清楚,还有使用方法的图形,避免
人们滥用,造成设施损坏,设想得非常仔细周到,让你觉得有人在关心你,城市与建筑

都在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地运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

“由于建筑物内外、上下的无障碍设施配套,轮椅才能畅通无阻,有台阶的地方必有坡

道,一层楼的高度也有电梯,每个厕所都有为轮椅者使用的厕位,即使在偏僻的加油站、
大峡谷的山顶上只有两个厕位的厕所,其中一个也是可供轮椅者使用的厕位,建筑为各
种人的出行都提供方便。厕所前室中有婴儿换尿裤的台子,上方有如何使用的图示,有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