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女性劳动率呈上升趋势。(原因①对女性教育水平提高②制度劳动时间缩短③人中出生率下降对
家务劳动的全面影响④科技进步对家务劳动效率的全面影响等)
3)老人的口劳参率下降。(原因:收入保障制度及养老保险的完善和推广)4)25—55 岁年龄段男

性成年人的劳动率保持高位水平。

27、男性成年人是稳定的高水平劳动力供给的主体。
28、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男性成年人的流动表现为就业者和
失业者间的流动,被称为一级劳动力;相对的主要由中年妇女构成的劳动力群体被称为二级劳动力。
29、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

力参与率下降。

30、二级劳动力市场

 

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 。

       

二、劳动力需求:

31、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32、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
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这是我们分析劳动力需求的一个重要前提。
33、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 1)需求无弹性,即 E

d

=0,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

固定不变。与横轴垂直的线。

         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 E

d

=∞。表示工资率率不变,或者说其变动的百分比为零,而劳动力需求量

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大于零。与

          横轴开行线。

3)单位需求弹性,即 E

d

=1。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相等。与横

轴的夹角为 45 度并向右下倾斜的线。

4)需求富有弹性,即 E

d

>1。是一条向知下倾斜且较为平缓的线。

5)需求缺乏弹性,即 E

d

<1。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陡峭的线。

3、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34、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
三个阶段:

   1)边际产量递增阶段;2)边际产量递减阶段;3)总产量绝对减少。
       平均产量 AP=总产量 Q / 劳动要素投入 L        边际产量 MP= Q /  L

35、企业在资本等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时,劳动投入的增加量应在区域Ⅱ,即 a~b 点。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36、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劳动力

——

,即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之内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

能力。
37、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

——

,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

工资。

38、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均衡分析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法

的代表人物是 A·马歇尔。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瑞士洛桑学派的 L·瓦尔拉。

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39、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

  )规模

 

 :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2

  )人口年龄结构

 

 :

劳动年龄组范围内的人口比重大,劳动办供给将比较充分;反之,供给将趋向减少。在比重一
定的情况下,其内部年龄构成不同,劳动力供给也有明显差异。3

  )人口城乡结构

 

 :农村劳动

力向非农业的转移,使劳动办供给弹性趋向增大。

2

图 2 中,横轴为劳动力需求量,纵轴

为工资率,D 为劳动力需求曲线。当

工资率为 W

0

时,劳动 力需求量 为

L

0

,在需求曲线 D 上为 A 点。工资率

由 W

0

提高到 W

1

时,需求量由 L

0

降到 L

1

,在需求曲线 D 上由 A 向左

上移动到 B 点。工资率由 W

0

下降到

W

2

时, 劳 动 力需 求 量 由 L

0

增加 到

L

2

,在需求曲线上由 A 向右下移动到

C

点。

在区域Ⅰ,平均产量 AP 一直在增加,

并且边际产量 MP 大于平均产量 AP 。

所以,劳动投入至少要增加到 a 点才能

使平均产是最大。在区域Ⅱ,投稿的变
动区间为 a~b 点,这一区域平均产量下

降,边际产是递减。但投入增加仍可使
总产量增加,只不过增加比率是下降
的。到b 点时,边际产量为零,总产量

最大。在区域Ⅲ,投入量大于b 点,边

际产量为负,总产量也在绝对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