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8       

石油规划设计    第 17 卷第 1 期                                                                                                      规    划       

 

随着开发形势的不断变化,

一些油田的地面工艺流程已不适
应目前的生产要求,要进行相应
的改造。对地面系统进行调整改
造和优化是提高油气田系统负荷
率和降低操作成本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各油田都结合老油

田 开 发 调 整 和 地 面 工 程 维 护 改
造,根据不同的条件和特点,因
地制宜地开展了优化地面工程布
局、优化地面工艺和参数等工作。
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整
改造模式和技术措施,在一定程
度上,取得了从整体上缩小地面
工程规模,优化布局和系统运行
参数,降低基建投资的效果。 

调整改造和优化研究要坚持

整体考虑,统一部署和分步实施
的原则。根据不同油田的具体情
况尽量简化流程,采用先进实用
工艺技术;在系统布局和处理厂
站的改造中,要最大限度地优化
平面布置,减少占地;有条件的
地区,尽量提高油气集输系统的
密闭程度,减少常规双管及三管
流程;在适宜区块推广常温、低
温输送;优化调整注水方案,减
少无效回注量。 

2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

设备运行单耗。 

中国石油所属油田的各类设

备,尤其是锅炉、加热炉、抽油
机、注水泵等主要耗能设备,都
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老化和低
效现象。各油田(区块)之间以
及油田内各站场之间,已建能力
与所需能力的不平衡系数较大。
油田区域和系统间的工程能力不
平衡,低负荷运行设施增加,负
荷率低、平均能耗增大、设施老
化等问题和矛盾十分突出。通过
淘汰陈旧低效设备,采用先进高
效设备或者调整设备负荷,能够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达到节能降
耗的目的。 

3    减少油气损耗,综合利用

零散油气 

西部上产油田应根据实际情

况配备相应的气体回收和利用设
施,收集油田伴生气,减少油气
损失。老油田油气集输系统应尽
量 采 用 原 油 稳 定 和 轻 烃 回 收 工
艺,实现密闭集输。同时采用大
罐 抽 气 和 抽 油 井 套 管 气 回 收 技
术,回收放空的天然气,尽量减
少火炬及天然气放空。 

利用系统监测和人工巡检及

时发现油气泄漏,尽量消除此类
油气损耗事故的发生。在收集零
散油气资源的同时,也应该积极
开展零散油气的综合利用,使回
收的油气资源能够外输销售或就
近利用,低成本地实现零散油气
资源的价值。 

4    采用先 进节水工艺和设

备,提高污水重复利用率 

目前,中国石油新鲜水的使

用约占用水总量的 8.36%。减少
新鲜水的使用,大力推广应用节
水工艺和设备,积极开展工业和
生活废水的处理后再利用工作。
加大钻井、试油和采油废水的处
理力度,含油污水回注地层的同
时,注重污水处理后用于生产、生
活,提高油田污水的重复利用率。 

5    加大高 效节能技术在适

用区块的推广 

近几年,通过引进国外技术

和科研攻关,我们已经掌握了相
当一部分的高效节能技术,但在
适用区块的推广力度不够,还没
有 将 节 能 技 术 的 效 益 在 上 游 业
务内充分挖掘出来。应该加大力
度 推 广 先 进 适 用 的 节 能 技 术 ,
如:井下油水分离技术、抽油机
运行优化、抽油机自动控制、变
频调速电动机、地面注水系统优
化、节能型变压器、污水回用锅

炉技术。 

 

节能节水的管理措施 

节约能源不仅需要从技术、

装备上增加投入,也需要从管理、
制度上加大力度。节能节水工作
应该坚持系统调整、技术进步和
强化管理相结合。 

1    加强对 重点耗能设备的

监测和分析,加强对盗油、盗电
的打击 

依据中国石油节能节水监测

计划,监测重点耗能设备的运行
情况,切实掌握重点耗能设备的
实际能源消耗,分析能耗变化因
素,为节能节水工作提供实时参
考和指导,确保节能节水工作的
严谨性和科学性。同时,大力打
击盗油、盗电等不法行为,从根
本上杜绝能源的无效损失。 

2    建章立制,以有效的激励

方式进行节能考核 

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

结合。在严格执法管理的前提下,
坚持存量深入挖潜,增量节能控
制的原则,通过政策激励和信息
引导,运用适度有效的奖惩机制
对节能节水工作进行监督、考核。

 

3    重视节 能工作的系统效

益,避免片面考虑局部利益 

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

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推动。
在油气田内部,节能节水工作应
该避免由于内部管理上的条块分
割,不能只考虑局部利益。节能
节水工作要从全局出发,实行节
能效益在相关主体间的分享,使相
关各方均能从节能节水中受益。 
 

收稿日期:2005-06-09 

编辑:马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