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6

水处理技术

第37卷第6期

2低压膜技术除砷

作为低压膜的MF膜,其孔径一般在微米级,对

分子质量大于500

00

g・mol。‘或粒径大于0.05斗m的

物质可有效截留,因此对尺寸较小的溶解态和胶体态

的砷,MF是不能去除的,但可以截留在总砷中占较

小比例的颗粒态的砷,这也决定了其去除的效率不

高。为提高效率可以使MF与混凝或絮凝联用[51,例如

与FeCl,、Fe(OH),的联用,pH在4~10之间j同时考

虑预氧化使三价砷转换成五价砷,可使砷的去除率

明显提高,有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含40¨g・L。的

砷时出水砷只有2

pog・L~[41。

同样作为低压驱动的UF膜主要物理筛分作用

去除成分,与MF一样因其较大的孔径,在除砷上也

不能单独使用。但一些研究发现,带有电荷的UF在

排斥作用下可以达到较高的除砷效率。在水中性条

件下,五价砷盐表现为阴离子而三价砷盐表现为中性

分子,因此As(V)可通过膜表面的电荷排斥作用(如

Donnan效应)得到部分去除,而As(III)去除效果不

明显。研究发现电荷类型影响截留效率,用带有负电

荷的GM2540F型UF膜在中性条件下对五件砷的去

除率达到63%,但在酸性条件下去除率很低【6J。Weng

等同发现,单独UF膜对砷的分离效果不是很明显,

典型的五价和三价砷的截流率为40%和5%。

因此,M_F/UF应用于饮用水除砷,需要与其他

预处理工艺联用,同时改进膜表面性质可有效提高

除砷性能。

3高压膜技术除砷

3.1

RO膜除砷技术

RO膜操作压力较高,一般为1.5~10.5 MPa,截留

组分为(1~10)x10。om的小分子溶质。

美国环保署(USEPA)的资料证实,RO法在对

生活饮用水进行除砷的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是一种有效的除砷方法。有报道证实RO法对五价砷

As(V)的去除率达96%~99%,而对三价砷As(Ⅲ)的

去除率也达46%~84%,如对所处理的水先进行预

氧化,而且控制合适的pH,除砷效果会更好[81。

RO处理San Ysidro水源水[91于1995年8月投

资启动,全村共有73处购买并安装小型反渗透设

备,包括住户、餐馆、加油站和各种市政楼。经过调

查,水源水经处理后,全村各用户出水的砷质量浓度

降至0.05 mg・L。的限值以下,其它污染物的浓度也

被有效降低,包括铁(去除率85%)和总溶解性固

体(去除率95%)。我国对反渗透除砷也有研究和

应用,例如㈣朔黄铁路滨海站利用RO技术对铁路

饮用水进行除砷处理,设备投资8万元,每天产水约

400

L,每3~4年需换1次膜’,1支膜约需3 000元,

水的生产成本达到9元・t一,处理水质完全满足饮用

水卫生标准。

因此,RO在饮用水除砷具有很高的去除性能,

但较高的运行费用(高能耗),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

限制RO技术的应用。

3.2

NF膜除砷技术

纳滤膜是20世纪90年代问世的新型分离膜,

早期被称为“疏松”反渗透膜或“低压”反渗透膜,

是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一种压力驱动膜分离技

术,实际操作压力可小于1.0 MPa。在NF膜应用过

程中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其一是截留分子质量介于

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约为200

1 000 Daltons;

其二是纳滤膜的表面分离层由聚电解质所构成,对

无机盐有一定的截留率,对有机物去除率也在90%

以上。而且其操作压力较反渗透膜低,能耗少,运行

费用低。与反渗透膜的另一不同之处是,反渗透膜对

几乎所有的溶质都有极高的去除率,但纳滤膜分离

技术在有效去除水中有害物质的同时,还能保持水

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是一种很

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水处理工艺0H4]。按膜所电荷性

质,纳滤膜可分为荷正电型纳滤膜和荷负电型纳滤

膜两种。

近些年纳滤膜除砷是研究的热点,其内容多涉

及到不同类型纳滤膜及其除砷的影响因素等方面。

Vrijenhoek等【,5]采用脱盐率为45%的纳滤

膜去除水中三价和五价砷的实验结果表明,纳滤膜

对五价砷的截留率与水溶液的pH和砷浓度有关。

Xiaowei

Wang等研究发现【峋,原水砷含量小于200

¨g・L。下,NF膜对五价砷的截留率可达到90%以

上,同时Cl-,Na+、S04z-、Caz+等共存离子和原水pH

对除砷的去除有较大的影响。当pH保持在8.1左右

时NF膜对五价砷具有60%~90%的截留率,然而

对三价砷却只有5%~28%的截留率,且任何操作条

件下对三价砷的截留效果都不明显旧。Nguyen钮・8】

研究发现,当原水pH为7和五价砷的质量浓度在

20~100斗g・L-一时,纳滤膜对As(V)的截留率约为

89%~96%,而对As(III)的截留率仅为44%~41%。

因此,王晓伟等㈣对原水进行预氧化,使原水中

的As(Ⅲ)转化为As(V),同时调节pH至中性或偏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