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液压气动与密封/2010 年第 8 期

但高端的几乎由国外占据。 而且这一差距似乎有增大
趋势。 因此对国人来讲应该颇有危机感,甚至应该说到
了“唱国歌”的时候也不为过。

中国液压巨人,是一个不强不壮的巨人。 可以这么

比方,中国液压巨人心脏不强,高端的高压大流量泵依
赖进口;神经系统不健全,线控网控控制阀缺位;还有
点骨质疏松,关键材料的性能热处理不足。 要使我国成
为真正液压强国真是路长道远! 因此可以肯定,在下一
轮液压主机设备的技术水准方面,中国仍未占据“制高
点”而甘拜下风。 这一差距以目前可预见的专业性判断
可能在

10

年甚至

15

年之远。

图 1 中国液压行业产值在全球中的地位

表 1 我国液压工业的年产值(1995~2009)

因此我们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如何让我国的液压

行业从大变为强?

那么什么是我国液压工业变强的标志呢?

1

) 世界最重要液压产品如高压大流量泵、最高

频响大流量阀具备生产与开发的能力,不受制于人。

2

)在液压技术的新发展上有主动权,而不是亦步

亦趋。

3

)我国有可与世界最知名的液压厂商相匹敌的

跨国公司及一批专业厂,具备上述能力。

2009

年,我国政府发布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

规划”,这是向液压、液力、气动、密封等基础件行业又
一次吹响进军号角的一年!

这使得我国液压工业由大向强的发展已纳入国家

的战略范畴。 这是液压工业又一次腾飞的良好机遇。

我国液压工业与技术发展一定要注意:

1

)世界的视野——

—技术与经济结合的高度是立

足点。

1

)两个外部动力。

从社会的发展需求出发;

从技术的整体发展

水平与趋势出发。

2

)两个内部动力。

从产品应用与市场需求及其性价比提高出发 ;

从管理和发展的角度出发。

2

)中国的视角——

—理念、思路、机遇。

1

)企业是载体,技术是工具,效益是目的,资本才

是控制力。

2

)创 新 是 生 产 力 ,但创新技术对企业发展的推动

力的形成,还要通过资本的实力与企业的载体。

3

)新的更紧密的产学研形式。

3

)思路决定出路。

1

)国内已具有形成中国力士乐的资源与条件。

2

)中国要有整合性很好的中小企业基础上的跨国

企业

!

3

)以

OEM

派生的液压企业既有资金又有市场!

中国的液压工业必须与主机行业共生共荣, 摆脱自我
扩展共同市场!

4

)中国液压的差距。

企业战略思维;

政策体制与机制;

具有战略

思维的企业家;

让具有战略思维的企业家有施展的

融资舞台;

让具有战略思维的企业家施展的舞台上

拥有活力的技术与管理团队;

液压基础件工业需要

整个基础工业特别是材料与热处理工业的支持;

术 方 面 :思 维 、企 业 家 运 作 决 策 、团 队 、材 料 、管 理 、机
制、营销、定价策略、设备工艺。

2

液压行业与技术发展的原动力

要使中国液压工业强盛首先要转变思维, 要解决

什么是我国液压工业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为什么要谈这个话题呢? 这是因为我们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引进国外技术,就会形成了一种思维,就是要跟

踪世界上的先进技术与发展。 因此往往容易从国外的
技术发展的具体方面亦步亦趋。 经过

30

年的发展我们

又认识到如果仅仅亦步亦趋的结果就是我们永远在世
界发展的后面,容易走“模仿”、“拷贝”的道路。

技术发展的动力是来自多方面的。 我们首先要看

到技术的发展来自技术与经济的结合。 从液压技术与
工业而言它有两个动力来自外部,两个动力来自内部。
只有看到需求的本身, 我们才会逐步摆脱只有拷贝的
思维。

液压发展的外部动力与内部动力可概括为:

1

)外部动力:

社会的发展需求。

技术的实体

发展水平与趋势。

2

)内部动力:

产品应用与市场的需求,包括性价

比的需求。

从管理角度来讲的企业发展的自身需求。

。。 

。。/。  

。。 

。。/。 

1995 

17 

2004 

103.14 

1999 

22.92 

2005 

116.15 

2000 

25.24 

2006 

161.00 

2001 

31.95 

2007 

207.62 

2002 

45.29 

2008 

244.99 

2003 

58.50 

2009 

269.4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