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在哈佛大学读研的最后一年,我师从格罗皮乌斯,他允许每个学

生自由选择项目主题。我对他说我想做一个与中国有关的项目,因

为我认为历史和建筑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他听完后并没有反对我,

只是回答说: 好啊,那你证明给我看看。 于是我决定设计一座位

于上海的博物馆。当时所有在建的中国建筑都是新古典主义风格。

而我却认为,中国的展品都不大,因此学院派风格的立柱和山花

并不适合。由于家里一直都收藏中国艺术品,我对中国艺术也略知

一二。最后我设计了一个为中国艺术品量身定做的博物馆,这也赢

得了格罗皮乌斯的认可。1946 年我在哈佛读研时设计的这个作品,

和时隔 60 年之后的苏州博物馆不无相似之处。

  1948 年我在哈佛大学教书,而威廉?齐肯多

(WilliamZeckendorf)正决定在自己的威奈公司开设建筑部门,

他让菲利普?约翰逊(PhilipJohnson)列出了一些建筑师,我也

在其中,就这样我搬到了纽约开始为他工作。我们看了各种地产,

我也开始逐渐了解了不动产业。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只停留在理论

上,直到基普斯湾项目才真正得以建成。这个项目给了我信心,也

让我更加敢于放手设计。那时候的我,十分欣赏密斯?凡?德?罗

(MiesvandeRohe),虽然知之不多,但很有信心,想要超越密

斯。密斯偏爱的 幕墙 是用玻璃和金属覆盖结构骨架的,而我想,

如果能把墙面直接变成外立面,这样就可以两步并作一步了。于是,

在基普斯湾项目和后来与齐肯多夫做的低成本住宅里,我都采用